改革开放后林立衡过得如何?她苦笑:他们像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

吴法宪出狱后写了本书,在书中他抛出过两个疑问,一个是"好学生"林彪怎么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历来处处反主席的"野心家"?
一个是:"我到济南以后,看到了萧潇所写的《'九一三事件'以后的林立衡》,也不禁为林立衡的遭遇大惑不解。当年曾受到中央文件表扬的林立衡,为什么以后的遭遇如此之惨?各种详情,只有林立衡自己来解了。"
确实,1971年9月13日,浓重夜色中跌跌撞撞冲出山海关机场的那架256号三叉戟飞机,将本就扑朔的政治和历史蒙上了更厚重的迷雾。
就连算得上当事人的吴法宪也无法说清楚;而同时具有"揭发者"、"幸存者"和"野心家女儿"三重身份的林立衡,能与她遭遇比惨的,大概只有回溯到明代去找那位"汝何故生我家"的长平公主了。

生在林家的林立衡,从长相看,她最像是这个家里的人,雪白的脸上挂着浓浓的两道粗眉、又直又挺的鼻子,之间是忧郁的双眸。
可要论心里,她似乎是与林家隔得最远的人,哪怕最大大咧咧的叶群,心机都要多得多,更不用提林总和搞出了"五七一工程"的林立果。
谁能想到呢?在心思最单纯的那个人主动揭发后,她的三位心思缜密的至亲上了"亡命飞机",这说起来荒诞又唏嘘,而"九一三事件"后就消失了的林立衡,有人说她疯了、死了,究竟她过得怎么样呢?
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
——《明史列传第九庄烈帝六女》
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叶群突然宣布要女儿林立衡与选来的女婿张清林订婚,她原本是要为二位新人办结婚的,疼女儿的林总觉得太仓促,才改成了订婚。

将要新婚的林立衡面上全无喜气,她不知道叶群要演哪出,但她可以肯定,此次叶群不是如从前那般,只为了折磨自己,叶群和林立果要利用这场订婚仪式搞一场阴谋。
目的是要把父亲挟持走,林立衡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依照这样的想法付诸行动的,所以她跑到八三四一警卫部队说的话是:"叶主任和林立果有些反常,恐怕对首长安全不利,请中央制止首长行动。"
女儿把母亲和弟弟告发了,说他们要威胁父亲的安全,并请求别人去制止父亲,绝大多数人听了这般话,大概都觉得匪夷所思,更何况这个在女儿口中被妻儿蒙骗的父亲,是"永远健康"的林副统帅。
林立衡的订婚礼最终被红旗车疾驰的声结束了,她的生活也随那架载着三位至亲的256号三叉戟跌得粉碎。

只是她还活着,却不知道该怎么活了,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究竟是谁,"九一三事件"的立功者?"叛国野心家"幸存的女儿?她不知道,但她可以肯定,从前没有好好做自己的林立衡,现在更当不成林立衡自己了。
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斩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
——《明史列传第九庄烈帝六女》
长平公主尚有父亲为她感叹"汝何故生于我家","九一三事件"后的林立衡连父亲也没有了。
按理说,主动向组织报告的林立衡应该说是立了功,而且确实也受到了中央文件表扬,可是连昨日的副统帅今日都成了反革命,理哪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
对于很快就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之中的林立衡,一方面大家忙着参与"批林批孔"运动,谁还敢关注"野心家"的女儿;
另一方面还是有人好奇或不愿相信林帅叛国,希望"幸存者"林立衡能出来说个清楚,流言四起,有的说林立衡得了精神病,被送到精神病院去了,有的说林立衡已经死了……

从前,是没有人敢这么议论林立衡的,她是"二号家庭"的帅府千金,去《空军报》上下班都"犹抱琵琶半遮面",小车接送,独来独往,甚至上下班时间也与一般同事错开。
不过,从前也有一个人说过林立衡得了神经病,那就是她不称呼为母亲的母亲——叶群。
叶群强迫林立衡接受她为女儿择婿,林立衡忍受不了叶主任的歇斯底里和打骂,吞药寻短见,而就这样,叶群依旧说自己的女儿得了神经病。
如此怪异的家庭关系、尤其是母女关系,养成了林立衡清高孤僻的性格,她没有朋友,受叶群的控制也认识不了朋友、做不了自己。
这个家里,能给她一点温存的只有父亲,而她想见父亲、想和父亲说句话,也得叶群批准同意,好不容易见一面,父亲问她好不好,叶群也会抢着回答:"豆豆最近很好,她的工作……"
众人的视线之外,传言疯了、死了的林立衡被从北戴河带回到了毛家湾,叶群给她准备的婚礼用品还堆在房间里,此时却物是人非。

后几年林立衡受到了严密的监禁和一轮接一轮的审查,作为林家唯一与"九一三事件"相关的幸存者,审讯人员担心她既是揭发者又是保密者,比如期间他们曾要求林立衡交代父亲写给她的赠言。
如"笑一笑十年少"、"天马行空"的涵义,目的是搜集林的反革命罪证,而她什么也不说,他们认为这是林立衡在故意包庇林总的罪行。
事实上,林立衡是真的觉得一切都是叶群和林立果干的,父亲并不知道。"九一三事件"之后所发生的一切,都与她的想象南辕北辙。
她向组织报告,是希望组织能阻止飞机飞上天,可现实是飞机还是飞上去、而且再也下不来了;她相信父亲是无辜的,可现实是"批林"对准的矛头就是父亲。
自己这个向组织报告的人,却只能被关在一间阴冷的屋子里。哪怕是在与世隔绝的毛家湾学习班里,依然流传着各种风言风语,或说林家人根本没死,都住到苏联去了,或说飞机是中国用导弹打下来的……

别人闲聊的字字句句对于林立衡来说都是把把插向她心脏的尖刀,在极为痛苦的情境下,她又吞药轻生,还是被救活过。
谁也给不了林立衡结论,所以只能一直关着她,直到1975年,林立衡的监禁才在毛主席的过问下解除了,允准她与未婚夫张清林来往并结婚。
此时的林立衡,已不复帅府千金清高娇弱的模样,她那头曾经编成两根麻花辫也同样粗黑的头发,出来时已经少了一半。
刚31岁牙齿掉了六颗,只是脾气还是如同下庐山不肯写检查的林总那么倔强,她还是觉得是叶群和林立果干的坏事。
林彪是在吃了安眠药的情况下被挟持上飞机的。这样一个单纯固执的姑娘,真是奈何生在林家。
越五日,长公主复苏。
——《明史列传第九庄烈帝六女》
结束监禁的林立衡与丈夫一起被分派到河南工作,先是在开封农场劳动,可她自幼体弱多病,折腾了一番更是难以从事力气活。

林立衡出生在延安,据说当时林总很疼她们母女俩,为了给怀孕的叶群送鸡汤,便让人高举鸡汤淌水过河,林立衡生下来没奶喝,林总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将急得直转,还是叶群去找到的奶粉。
林立衡从小随父母南征北战,条件艰苦又落下不少病,等住进北京有时间好好治病了,她又与叶群闹得不可开交。
与叶群自小有过结的严慰冰写了多封匿名信骂叶群,信里说叶群私生活混乱,豆豆和老虎都不是林总亲生的,一些也送到了林立衡手里。
叶群自小对孩子们施行强压控制,儿女懂事后就不再叫叶群为母亲,只冷冷地称她"叶主任",在林立衡看来,叶群对她的所作所为是只有恶毒后母才干得出来的虐待,显然单纯的林立衡相信了这些话。

为此,林彪专门给写了张证明分发出去,叶群也找了延安接生林立衡的大夫来作证,可对于破裂的母女关系都无济于事。
林立衡几次寻死,叶群先还耐着性子劝,后来她当了官,脾气越发暴躁,就开始对林立衡拳打脚踢、辱骂,林立衡的身体就更差了。
见林立衡的身体实在支撑不下去,她才被调到河南郑州汽车制造厂任科级干部,分了套不错的房子后,夫妇二人把张清林的侄女接来住。
虽然没有结论、没有档案、没有户口的林立衡,不能调级和加工资,但拮据中还是过了一段稍微平静的日子。
是没过多久,运动又来了,林立衡只能下到车间当工人,搬进一间毗邻农药厂废水排泄沟的工棚改小屋里。

从前住毛家湾,林立衡有单独的房间、保姆,如今家里只有土、没有地砖,只有木板和纸箱、没有家具,唯一看起来值钱的是一台黑白电视机。
直到改革开放后,她和丈夫的工资也就是一个70元、一个90元,钱也全给林立衡治病用了,她的病,要不了孩子了。
但最令她心烦意乱的不是生活上的难,而是别人指指点点和不怀好意的目光,清高的林立衡从前走到哪都有人夸赞她,如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剩下挖苦和讽刺。
发生在林立衡身上的悲剧倒使得一些人狂欢了,一会儿指责她出卖家人,一会儿说她也是林党馀孽,还总有好事之徒趴着她小屋的玻璃往里看。
甚至有直接闯进家门来,叫嚷着要看看林总女儿长什么样的;群众倒也算了,一些记者编辑也不停来敲门,要她回忆那些痛不欲生的往事……
林豆豆不是嚣张跋扈的性格,更何况她的处境艰难到不能指责这些侵犯她私人生活的人,她就默默忍受着,只能苦笑说:"他们就像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

拨乱反正之后,许多干部子女都得到了照顾,林立衡也想回北京治病,但每次到北京来却都是受尽白眼、失望而归。
1981年北京大雪纷飞的冬天,陶斯亮在家里听到敲门声,打开看是已经认不出的林立衡和她的丈夫,差点儿她都以为是北大荒回来的。
听完林立衡讲述的遭遇,陶斯亮愤愤地说:"中国人的好奇心怎么这样残忍!"
而林立衡依旧很平静,她的语气只是像在说别人的故事:"我觉得实在很难过下去了,每天没有一点安宁,所以我来北京上访,接待站一听说是我,都不敢理,说我的事他们管不了。东碰西碰的,连碗热水都没有喝上,这么冷的天,这么晚了,上哪儿去呢?想想,还是上你这儿来了。"

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郑州的时候,偶尔有林总四野的老部下会给林立衡寄些钱和物,她明白他们中许多人因"九一三事件"被无辜牵连。
日子也不好过,能拒绝的都拒绝了,实在拒绝不了的才把钱存下来,用来接济受"九一三事件"连累的其他人,从不自己用一分。
清高的她习惯于拒绝别人给她的东西,她不想受嗟来之食,不管善意恶意能拒绝的她拒绝了,包括仅剩的亲人。
叶群对继女林晓霖并不好,林总对前妻所生的大女儿也不冷不淡,后来直接脱离了父女关系。
林晓霖虽也受尽牵连,但想着林立衡如今无依无靠,就剩自己这么一个血亲,便大老远跑去郑州看她。
没想到,林立衡见了姐姐,冷冷地问:"你来干什么?""我是你的姐姐呀,我不来看你谁来看你!你的身体和生活怎么样?"
倒也不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关心,她只是习惯了拒绝,她似乎还是活在出事的1971年,她去北京看从前的朋友。

朋友都惊到了:林立衡无论是穿衣还是言行,总还是像个刚从六十年代穿越过来的人。思想还是那么固执,刚和好的姐妹俩又因林立衡坚持为林总平反而闹翻。
她去看望出狱的李作鹏,李劝她不要太恨叶群,叶群毕竟是她的亲生母亲。
但林立衡始终坚持认为,是叶群和林立果挟持的父亲,林总应该被平反,只不过历经沧桑的她说话变得迂回委婉了,只说要尊重历史事实,可到今日,"九一三事件"还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
据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或许林立衡的悲痛和不合时宜也是靠时间来修复的。1987年,组织终于批准林立衡回京治病,又给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分配了份清闲的工作。
直到2002年退休。相比于其他的红色家庭子女,林立衡很低调,很少参加二代们的聚会活动,参加了也甚少开口说话。
走在街上,没人会相信这个穿着俭朴的瘦弱老妇,是曾经叱咤风云的林总的女儿,是显赫一时的《空军报》副主编,连《空军报》的题字都是她去向主席求的。

但对于"黄吴李邱"及许多四野的子女来说,林立衡依旧像个公主一样,每次聚会都是她坐在中间,他们对林立衡还是很尊敬。
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忧郁的长辫子"红色公主"变成了一个满头银丝的平静老妇,退休后,老家黄冈准备在北京办家叫"黄河大酒楼"的酒楼,想找个名人来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于是他们去敲了林立衡家的门。
去了几次,林立衡实在盛情难却,从前落难时老家人也给予自己很多帮助,是要还人情的。
按说她只需要当个名誉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家安度晚年就好,但林立衡还是觉得不放心,关于酒楼的事她事必躬亲,菜品、服务她都要亲自过问,忙起来也好,忙起来好多过去的事情便不用再耽溺其中。
搬进北京许多年,连几十年的故交也不知道林立衡的住处,每次见面只约在酒店,还是在为父亲的事平反,人们都觉得林立衡还活在过去。

但谁也没发现,林立衡自己也悄然间有了不小变化。2009年的国庆节,一次聚会上林立衡碰到了李讷。
她主动向李讷敬酒,脸上露出的笑容和1961年她们在深圳的那张合照上很像,那一年她们都是二十出头的姑娘。
家庭和人生都没有遭遇过大的变故,再相逢青丝变白发,过往虽不会烟消云散,但恩怨情仇都尽在酒盅了。
林立衡的一生复杂到难以用幸运还是不幸来做出粗略的总结,但似乎从始至终她依旧保持着天真与固执,没有人能说清这是好还是不好。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九一三事件"的灰烬没有把这个弱女子完全吞噬,在顶着无人可感同身受的痛苦压力下,林立衡还是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一步步迈向了属于林立衡自己的新生活。时间越走越远。
过往不再是政治,而成了历史,在历史上也留下一笔悲情色彩的林立衡,或许还能走出历史,在现实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