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大国之间的博弈事件层出不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外交博弈事件总是发生在谈判桌上,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在一切受到关注的外交场合。

谁也想不到,在万米高空上,也会发生外交博弈事件。这是一起真实的外交事件,交战双方是中美两国,围绕着两只外交邮袋,两国人员针锋相对,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而使出浑身解数。最终,我国大获全胜。

敏感的外交邮袋

外交邮袋,又称外交邮包,是用于本国政府与驻外机构和国际组织之间进行联络的重要包裹。

由于外交邮袋是国家开展业务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并且需要在他国的邮政系统中流转,特殊而敏感。

因为这一性质,国际社会上早就针对外交邮袋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外交邮袋受到严格保护,未经当事国允许,任何第三方国家不允许干涉外交邮袋的正常流转,更不允许私自拆开他国的外交邮袋。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外交邮袋是指密封的、附有可识别的外部标记,在使用外交邮袋时,使用国必须在包裹上注明“外交邮袋”的标识;任何国家不得予以开拆、检查、扣留或阻碍通过。

对于一些重要而机密的外交邮袋,使用国采取专人运送的方式,避免包裹的信息泄漏。国际社会对外交邮袋上达成的共识,是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体现。

被策反的中国外交人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与外界的联系多了起来,许多外交邮袋在他国流转。对于重要的外交邮袋,由外交信使随身携带,实现流转的目的。

1985年,杨水长作为中国的外交信使,与同事一起,参与了中国外交邮袋的运送工作,不料,杨水长却被台湾当局策反了。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1985年11月的时候,台湾当局指示他,要他将其负责运送的外交邮袋偷到台湾去。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台湾当局成功让美国的部分官员成为了杨水长的帮凶。

上世纪,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暗战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事件有:大陆和台湾的军事人员,都有驾驶战机逃往对方阵营的事件。

这次,台湾当局瞄准了大陆的外交邮袋,希望能从外交邮袋上获得一些敏感信息,所以他们要策反杨水长。

毫无征兆的叛变

1985年11月25日早上,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候机厅内,两名神色紧张的中国人正高度戒备,他们将随身包裹紧紧放在自己身边,不时用眼神瞄上几眼,显得谨小慎微。

细心的人发现,他们的包裹,正是“外交邮袋”,识趣的人们纷纷远离这两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这两人,正是中国的外交信使,他们是杨水长和何存峰。坐在杨水长身边的何存峰,一直关注着自己身边的包裹,没有发现同行的杨水长的神色有些异常,不时左顾右盼,似乎满腹心事。

八点,航班准时开始值机。负责当天飞行任务的是一架PA72班机,前往的目的地是美国纽约。两人一人提着一只包裹,开始登机。

半小时后,飞机准时起飞。飞机刺穿浓密的云层,平稳地在大气层中飞行。航班的工作人员提醒乘客:“飞机已经飞行平稳,可以活动了!”航班内也开始放映电影,供乘客观看以消磨时间。

杨水长借口自己在旧金山一直没有休息好,需要补充睡眠为由,将包裹交由何存峰看管,自己则窝在座椅上,打起了瞌睡。

何存峰知道责任重大,更加用心地看着包裹,他相信,飞机上乘客的任何举动,都逃不过过他的目光。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过了二十分锺,何存峰突然产生便意,他本想坚持几分锺,等杨水长醒来再去厕所,但杨水长似乎睡得很沉,丝毫没有醒来的意思。

不得已,何存峰只好叫醒杨水长,嘱咐他看管好包裹,自己马上就回来。

消失的同事与包裹

何存峰离开后,刚刚还神情萎靡的杨水长立即恢复了精神,他目送着何存峰走进走道尽头的厕所,立即提起两只外交邮袋,往飞机驾驶仓的方向走去,再也没有回到座位。

何存峰走出厕所后,立即将目光望向自己的座位,没有看见杨水长的身影,还以为杨水长又窝在了座椅上。

他拨开过道上的乘客,来到自己的座位,大惊失色,座位上已经失去了杨水长的身影,连同那两只外交邮袋也不翼而飞。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身为外交信使的何存峰慌了起来,他知道杨水长知道运送外交邮袋时的纪律。他向四外看了看,没有找到杨水长。

难道出了什么意外?何存峰警觉了起来。但此时的飞机,正飞行在万米高空,不可能出现意外,唯一的可能,就是杨水长自己带走了外交邮袋

飞机虽大,但在万米高空上,杨水长能躲到哪里去呢?他肯定还在飞机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解释,就是杨水长叛变了!

同时,何顾峰也想明白了一个事实:杨水长的叛变,肯定有机组人员的协助,否则,在这万米高空上唯一的航班上,他还能插上翅膀飞了不成?

难以靠近的飞机阁楼

飞机上的座位,都是普通乘客,何存峰对这些座位进行了仔细确认,没有发现杨水长的踪影。

何存峰将目光转向了连接飞机与驾驶舱之间的阁楼,那里是飞机的重要部位,普通乘客不能靠近,那里也是唯一可能藏人的地方。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何存峰企图靠近阁楼,立即受到了空乘人员的阻挠。根据规定,普通乘客是不能过去的,这让何存峰更加确定,杨水长被美方人员藏在了那里。

身为外交信使,何存峰知道邮件在人在的道理,他不死心,碍于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便找来一名精通英语的中国旅客,请求他的帮助,向机组人员表明自己的意图。

通过这名同胞的翻译,何存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希望美方能协助找到杨水长和外交邮袋。美方的空乘人员再次拒绝了他的请求。

何存峰以1961年联合国维也纳会议上各国签署的《外交关系公约》的要求,提出要美方人员协助找回中国的外交信使和外交邮袋。

美国是该文件的签署国,根据公约要求,机组人员理应知道规定,但美方人员还是蛮横地拒绝了他。这让何存峰更加确定,美方人员在从中作梗。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万米高空的据理力争

要不要采取暴力手段,夺回外交邮件,这个念头刚闪现,何存峰便觉得不妥,毕竟,这是一支正在飞行中的航班,如果硬来,不仅夺不回包裹,行为也将触犯航空管理条例,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处境。

冷静下来的何存峰决定使用外交手段来确保邮袋的周全。他向美方人员提出抗议,以《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来约束美方,以不得影响中美两国正常关系来打动美方人员。

在何存峰据理力争的要求下,美方人员终于承认,杨水长确实在阁楼里,不过,他已经正式向美方提起政治庇护,他可以拒绝何存峰见他的要求。

杨水长叛逃的证据坐实,让何存峰更加紧张了,他要求面见杨水长的要求遭到了拒绝,美方人员向他转交了他的护照等个人物品,其中还有一封杨水长写给他的亲笔信,告诉了他要将外交邮袋带入台湾的消息。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获知杨水长叛变的确切消息,让何存峰非常气愤,他继续向美方提出抗议。此时,飞机上的扩音机里,却传来了机长的声音:“飞机因为故障,需要紧急迫降,降落地点是芝加哥奥哈里国际机场。”

何存峰再次来到阁楼,与机长发生了争执。何存峰要求与杨水长见面的要求被驳回后,转而要求由自己保管外交包裹,同样遭到了拒绝。

美方明显违反国际条约的行为,让何存峰非常生气,他以不下飞机为理由,阻止美方人员乘机转移杨水长和外交包裹的阴谋。

飞机降落在了芝加哥,美国的政府官员登上了飞机,也做起了杨水长的说客。何存峰不为所动,强烈要求取回外交包裹。

何存峰的坚持下,美方人员妥协了,最终,美国警方带走了杨水长,并将外交邮袋还给了何存峰。

1985年中美博弈,中国外交邮袋神秘失踪,叛徒杨水长下场如何

当杨水长从何存峰身边经过时,四目相对,相顾无言。两人都知道,从此后,再也不是同一阵营的人了。望着杨水长远去的背影,何存峰陷入了忧虑中。

无论如何,何存峰的目的达到了,他兑现了自己的职业承诺,避免了机密文件泄漏的可能。以一人之力,与美方人员激烈交涉,何存峰真是有勇有谋,刚正不阿。

事后证实,杨水长的叛逃事件,确实得到了美方的支持,事件过后,美方对事件进行了大量的歪曲报道,但这显然已经属于事败后的顽抗,毫无用处。中国的外交人员也紧急行动起来,与美方展开博弈,避免事件扩大。

只是,一心想要带着外交邮袋叛逃的杨水长,因为失败而失去价值,受到冷落,事业与人生发生了彻底改变,在异国他乡,住在难民营中,艰难度日,可谓得不偿失。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