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你真了解吗?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女权的话题越来越热,各种声音掺杂一起,你来我往,百家争鸣,本来是一件好事。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各种新颖词汇也不甘寂寞的冒了出来:“中华田园女权”,“女权癌”,“女权婊”。。。随着进一步讨论,双方直接闹到了网络对骂的地步。我们先不站队,回来原地,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女权主义”和她的发展史。
什么是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Feminism)又称女权(女性主义) 、妇女解放(女性解放) 、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 ,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女权主义?
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女性主义运动就已经拉开序幕。《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开宗明义,认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两年后这个宣言的作者就被她过去的男性同党推上了断头台。
女权主义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期,也可以称作是传统的女性主义。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主要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利,政治权利,经商权和财产继承权等。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是女权运动的第二阶段,也是女权运动发展的停滞期。第一个原因是是女性主义的思路比较茫然,其二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女性不得不安于贤妻良母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女权运动,是女权运动的第三阶段,其间爆发了女权主义的第二次浪潮。
代表人物有哪些?主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人物:奥兰普德古热(1748-1793)

奥兰普德古热
主张:主张自由平等的公平权利不能仅限于男性。要求教育权和就业权。
结局:和另外两位女权领袖被推上断头台。

断头台
1793年11月19日,有关三位被处死的妇女的评论被刊登在《导报》上,玛丽安托瓦内特背负了“一个坏母亲,一个淫荡的妻子”的骂名;德古日则被形容为“幻想成为一个社会知名人士,而法律认为她是一个忘记了女性美德的阴谋家,因而要惩罚她”;罗兰夫人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魔鬼,因为“出人头地的欲望使她忘记了女性的美德”。
人物: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

Mary Wollstonecraft
主张: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并还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废除婚姻制度。女性婚后应以家庭为主,女性的潜能主要是在家庭的领域里发展,不需要外出工作。但是男女的权利是相同的,那些特别优秀的特殊女性,应该不受任何阻碍,自由发挥他们的才能,甚至和男性一较长短。
结局:与无政府主义哲学家威廉葛德文彼此爱慕。两人都反对婚姻制度,并各自拥有住处且保有独立的生活方式。而当玛丽再次怀孕后,为了让葛德文和她的孩子有个合法的名分,两人决定结婚。导致她与葛德文失掉了许多朋友。葛德文也遭受了大量的批评,因为他曾在其哲学文集《政治正义》中鼓吹废除婚姻制度。1797年3月29日,两人正式结婚,然后搬到了位于伦敦萨默斯镇波利根楼的两间相邻房间中,以维续两人的独立生活;两人通常会经过信件进行交流。1797年8月30日,玛丽生下了第二个女儿玛丽雪莱。虽然最初的分娩过程看起来十分顺利,但生产后残留下来的胎盘组织却导致了感染。在忍受了数日巨大的痛苦后,玛丽于1797年9月10日因败血症而亡。
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

Simone de Beauvoir
主张: 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
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
1955年9月,也就是波伏娃47岁的时候,她和萨特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联袂来到中国访问了两个月,两年后发表了《长征》一书。

Simone de Beauvoir in beijing
影响和结局: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妇女文学界,这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上均有明显的体现。
波伏娃的很多观点和作品同样备受争议,例如有保守主义者指责她敌视男性,无视男女差异,破坏传统家庭观,其结果势必造成离婚率和单亲家庭的增多,造成男女对立,社会矛盾增多;而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她的观点有平均主义之嫌,不仅如此,她还受到了一些女权主义者的批评。
人物: 杰梅茵格里尔(1939- )

主张:女性从小便按照男权社会的意愿而被培养着,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活力,成为一个“无权、孤独、性欲萎缩、缺少快乐”的人,也就是一个“被阉割的人”,即“女太监”。
影响: 西方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思想家和勇敢的斗士,近代女权主义先驱,她和美国的贝蒂弗里丹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权运动的两面旗帜,其代表作《女太监》名列西方七大女性主义著作之一,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知识女性的思想和生活。
人物:贝蒂弗里丹(1921-2006)


主张:支持社会改革以消除对妇女公开或隐蔽的歧视,被誉为“解放所有家庭主妇的家庭主妇”。
影响:贝蒂弗里丹作为20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推动了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她的思想为广大美国女性走入公共空间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实现两性权利平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物:中华田园女权


主张:结合中西两套价值观中的权利义务体系,只索要两套价值观中的权利,不承当其中的任何一项义务。
生成原因:为什么所有的农民起义后领袖都会成为地主?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农民和地主。不再是农民,那么必定就是地主了。中华田园女权:因为从来只知道压迫和被压迫。不再是被压迫了,那么必定就是往压迫的路上前进。真正女权强调的是平等。而这个概念是田园女权所缺乏的。她们从未被平等对待过,也就无从知道如何平等待人。
所谓的田园女权,就是一个历史特殊时期的产物。很多人说这根本不是女权,更有甚者说这是极端的“反女权”,把女性更进一步的商品化,物资化,自我否定化,女权运动的倒退。但任何历史的发展都不是一直向前的,或许现在的倒退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发力呢?大家都淡定些,火气太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