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再无春晖,百年来中华唯一没有书山题海,只有纯粹教育的学校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所学校。它没有条条框框,它没有书山题海,它有的只是纯粹的教育,这就是春晖中学。
一百年前,有一所乡村中学,它的名字很普通“春晖中学”。相比于北大清华来说,它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乡村中学,但是这所中学却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独树一帜。

相比于北大清华,它在师资力量上丝毫不差,叶圣陶、胡愈之、何香凝、黄源培、柳亚子、于右任等一大批学养皆佳的文人雅士都在这里留下过痕迹。
春晖中学的创办人是浙江一师校长经亨颐,而春晖中学的课程表被誉为史上最经典的课程表,没有之一。
春晖中学可以说是国高等教育的集大成者,在民国时期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在这里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所授。

自由宽容的校园氛围为民国的教育赢得了“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的美誉。在自由的状态下,各种精英理念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再现两千年前百家争鸣的辉煌。

在春晖,上午学生们可以跟着朱自清享受散文的美好,憧憬未来的生活。可以听朱光潜朗诵纯正的英文诗歌。
下午可以听蔡元培讲教育理想,欣赏张大千的泼墨大写意。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潇洒。

晚饭后看李叔同导演的《雷雨》话剧。在别的学校是校长的一言堂,学生只能是埋头读书。而在这里,教师不用去理会学校的条条框框,学生不必被淹没在书山题海之中。
只要你新欢,你可以去田野路边写生。只要你喜欢,你可以深入农家教导农民识文断字。施教者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学艺者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因为无论是这所学校的老师,还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他们都深深的知道教育的本质和学习的本质。
对于这所学校的老师来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这里的老师脱离了枯燥的教材,繁琐的书本。他们以爱来引导学生,夏丏尊宛如一位慈祥而唠叨的母亲;朱自清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他们亦师亦友,欣欣引导,与润物无声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教育的真谛。
这里有着最纯粹的教育,学生们很纯粹的读书,老师们很纯粹的教学。

李叔同执导的著名话剧《雷雨》,首演时是从这里开始的,,以夏丏尊、朱自清、叶圣陶、丰子恺等人为代表的白马湖文学流派的发源就是从这里开始。李叔同更是写下了传唱至今的经典名篇《送别》;丰子恺在这里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幅漫画;朱自清写下了《春晖的一月》《白马湖》等散文名篇。

如果没有春晖中学,如果没有这种自由的纯粹的教育环境。如果都是如今天的教育这般的死气沉沉,哪里有民国那些大师们如繁星般的璀璨!
春晖中学,可以说是开一时之先河,领一世之风气。是中国真正的精英式教育,而现在国外的所谓选修,所谓的精英式教育,只不过是在拾我民国教育之牙慧而已。

如今象山脚下、白马湖畔,渐行渐远的郎朗的读书声。而今时光荏苒,弦歌已绝,百年之后,人间再无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