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喜欢研究古代器物的人们都知道,在汉代以前,人们的生活中,对于文化层面的重视是相当高的,不同的生活、政治行为都渗透着不断传承与变革的文化例如,想要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仔细看看当时的民俗也能略知一二,任何一个当时的民众生活相关领域,我们都能知微见著般通晓其文化传承。

而在社会发展史中最重要的汉代,人们更是将各种不同的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创新还有传承,其中,器物文化就是经典的代表。人们普遍认为青铜器为古代的器具经典代表,其实,在青铜器到陶瓷工艺兴起之时,最重要的桥梁正是漆器工艺,而漆器的可塑性与纹饰以及颜色各个方面,都在向后人展现了别具一格的汉代文化。

为何汉文化在历史中总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最大的原因就是汉文化奠定了如今中国的大宗文化背景,其次,汉文化做到了秦代之前所有华夏文化的总结与升华,所以,汉文化的各个体现方式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品味、揣摩。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小小的漆器,看似只是汉代人手中生活的必备品,我们依旧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在纹饰、色调、工艺方面,更是汉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经典的写照。成功规避了铜器的笨重,还增加了耐酸、抗腐的特性,保障了汉代人饮食的安全,于此同时,材质的可塑性与其轻便小巧,也使得漆器在汉代达到了生产的巅峰时期,而漆器工艺的广泛运用,充分满足了汉代人想要在器物中达到的文化传承。

所以,汉代漆器绝对不是普通器具,而是我们不可不知的汉文化传承。

一、汉代漆器的产生背景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当然要从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着手,以及汉代统治者团队的审美取向来看待。众所周知,汉代创立之初,就给儒家文化的繁盛奠定了基础,还有一部分的道家文化。而不能忽视的是,汉代统治者团队多半都是土生土长的楚人,所以,荆楚文化也就成为了汉文化体系底色调的存在。所以,探寻汉代漆器的产生背景,从这几个方面就可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必有其质,乃为之文”的道家文化体现

此处可以从道家经典《淮南鸿烈》追本溯源,道家的审美观虽借鉴了儒家思想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道家思想重视“质”的存在,便是注重事物不假纹饰、天然之美。换句话说,道家认为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自然无为之美,是一种极致之美,任何能工巧匠的创造都无法比拟。

当然,在后来的《缪称训》中记载“文不胜质,之谓君子”,也表达了道家文化认为的“‘文’的内容不能超越‘质’之根本”,也就是说,注重器物本身形式,适当的装饰成为了汉代当时器具工艺的外观设计主线。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二)、“以色明礼”、“文质彬彬”的儒家文化体现

儒家思想在汉代建立初期奠定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基调,又在国家兴盛时期,为了维护王权稳定而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针。所以,很多能够展现儒家思想的汉文化中,都有着很浓厚的王权至上色彩,放在器具中也是如此。

儒家思想中,首先注重的是“仁”为基础的内在美,当然,也没有忽视外在美的重要。孔子认为:君子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形式教养,缺少包含审美在内的文化教养,人就将是粗野的;如果只讲求文饰和美,不讲求仁的品质,那么文饰和美就将成为一种没有内容的外在的虚饰。由此,就有了“以色明礼”、“文质彬彬”的审美基调。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而在《玉杯》中记载“志为质,物为文。文著于质,质不居文,文安施质。文质两备,然后其礼成”。则明确的提出,各种具有纹饰的器物与当时的仁义道德思想要达到统一的状态。同样奠定了汉代器具文化的基调。

(三)、焕然一新、迥然异趣的楚文化体现

楚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崇尚原始巫术,极具热烈的浪漫色彩,在汉初之时,与北方文化的融合更加显得生气勃勃。本来,荆楚文化中的器物造型奇特、色彩丰富,图案也非拘谨、程序化的产物,更多的是曲线生动、活泼。所以,汉代漆器就有这独特的生动之气,纹饰上也会经常出现凤纹、云气纹等等。

楚文化影响下的汉代漆器,更多的是纹饰层面。曾经,因为巫风及鬼神崇拜的盛行,直接影响到了楚艺术的内容题材与表现风格。这种独特的活力和野性以及浪漫的生动之美职业影响了汉代漆器的审美,有一种气势犹存,古拙之美,给人的感觉始终是焕然一新、迥然异趣的。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二、汉代漆器制作工艺与制色工艺

汉代漆器与之前的器物文化最大的不同在于制作工艺与制色工艺。在汉代国力强盛时期,漆器的工艺文化达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随着铁器与漆器的出现,尤其是漆器以自身质轻、色美、仿佛、耐用等优点,渐渐使得青铜器在大众的视线内消失。早在战国到秦汉时期,漆器就已经开始飞速发展,而在汉代时期,漆器的工艺文化则进入真正的黄金时期,也得到了普遍的生产。

(一)、汉代漆器基础制作工艺流程

根据古籍记载,一件漆器的产生,大体要进行的工作为:1、素工:作漆胎灰底。2、髹工:在漆胎上涂漆。3、画工:在漆器上进行彩绘。4、上工:在漆器的口缘上加铜扣。5、 “㳉”工:此字难认,有认为是雕字,有认为是浣字。但证之实物,当时还未有进行雕饰的。故有作涂朱色漆的解释。6、铜扣黄涂工:作铜扣并鎏金的。7、铜耳黄涂工:漆器附耳作铜扣和鎏金。8、清工:漆器的最后修饰工序。9、造工:作漆胎的。10、漆工:专门制漆的。11、供工:供应材料的。

其中,髹工、画工、“㳉”工都是专门处理漆器的颜色的,可见在漆器制作工艺中对颜色的重视。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二)、汉代漆器造型的进一步发展

最开始,漆器的造型还很简单,大度外形还是根据青铜器模仿而来,自身还没有太多的特点,当时间来到汉代,漆器的造型则不再严格按照青铜器的设计风格来制作,而且,青铜器很多并不具备实用功能,所以,汉代漆器的产生,在造型等制作工艺上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特点,更多的是与生活相关的器型和造型,设计风格也开始逐渐多样化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此时,漆器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生活用品,从用途来区分造型则大体分为: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

(三)、制色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汉代漆器的颜色多以红、黑色为主,这种情况在盛器类特别常见,一般情况下是以外黑内红为特色的。其实,这样的色彩组合的出现也绝对偶然,背后也是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的。

在《韩非子十过》中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荐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由此,不难看出,大禹时期,漆器就已经出现了外黑内红的色彩风风格,而这一特点在汉代依旧得到了继承。但是,汉代漆器中,色彩绝对不是其最主要的特点,色彩中还包括纹饰的存在,其实,研究过汉代漆器的色彩,关注纹饰才能进一步领略其文化精髓,在下文继续详细介绍。

三、汉代漆器承载的经典汉文化(色彩及纹饰体现)

仔细研究汉代漆器,不难发现,在工艺和颜色上,汉代漆器虽进行了很多的改良和传承。最具突破性也最能将工艺与文化融合的方面一定会体现在纹饰方面。众所周知,漆器纹饰就仿佛是描绘在漆器上的画作,而且,纹饰会比画作更挑战工匠的表达能力,将美术、图腾、抽象文化等等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汉代漆器中经典的纹饰文化,这同样是汉文化的良好载体。

首先,从装饰手法上,汉代漆器的纹饰灵感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根据不同的漆器造型、功能作用、放置环境进行不同的创新,将纹饰达到极具特色的效果。其中,锥画工艺成为了汉代漆器的首次尝试,这是和以往不同的最主要体现,锥画也可以称为针刻,就是在已髹漆的漆面上用针刻出装饰纹样,其线条可以细如发丝,这种技法是在汉代成熟的。

其次,在构成形式上,汉代漆器的纹饰继承了前朝的纹样特点,还结合了自身的特点,表现出来更多独具一格的装饰形式,对于均衡性、统一性、协调性、节奏性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修改。这一点在如今汉代出土的很多漆器中都能有着深刻的体现,虽然,纹饰还只停留在抽象层面上,但是,透过简单的纹饰,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工匠想用纹饰传达的文化内涵。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最后,在色彩表现上,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主要以彩绘为主,颜色以黑、红二色。

为主导色,相比战国时期颜色更加绚丽多彩,另外还兼有褐、灰、金、黄、锗、绿等色。不过,在汉代漆器中,更加突出的使用了黑色和红色,这种搭配,凸显的是汉代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天地观念,更让漆器有了典雅、庄重之感,也使得纹饰在这样的色彩衬托下更加的醒目,在此基础上,更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传统和民族信仰。

四、为何汉代漆器成为中国器具工艺里程碑

如汉代漆器这样的经典中国传统器具,从产生之时,基本都是满足人们的祭祀需求的,甚至,每一种器物的产生都要配合一段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这也是我国历史开创至今的隐形路线。但是,器具文化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只有那些更适合人们使用的器具留存了下来,所以,从功能性角度来讲,汉代漆器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器具工艺的里程碑。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

(一)、整体造型向轻柔方向的过度与发展

汉代漆器突破于以往器具的结构设计特点便是自身器型的变化上。之前的社会气息决定了器具的造型都只是简单的几何形体或是直线型,虽单纯、饱满,依旧给人一种十分严谨之感,这一点是有悖于人们日常放松的生活的。所以,汉代器具在此基础上,将形状向圆润转化,比如出现的圆壶、扁壶、方壶等等,相对比前朝,更加具有曲线感和美感,形体更是向轻柔转化,更加适用于人们的生活所需。

(二)、更加人性化的造型与功用关系

因为漆器在汉代的广泛使用,注定工匠们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漆器功能与造型之上,而且,还要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特征。经典的体现可以看向汉代经典的耳杯这样的饮酒器具,也称作为觞。

此耳杯是由一个大碗和十个小耳杯组成,十个耳杯被平分为正反两个,扣在耳杯之中,井然有序,完美的运用了空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给人的感觉更是让人储存与使用的便捷。这一点足以体现汉代漆器自身的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完美结合。

(三)、对于形体对于漆器本身稳定性的重新革新

这一点是从结构层面上展现着汉代漆器将平衡运用到实处的经典表现。除了在纹饰上力求对称与完美,在形体上,汉代漆器更加注重实用性,所以,对于其稳定性也重新做出了革新。

尤其是对于一些沿袭前朝的器具造型中,有很多外形是“头重脚轻”的造型设计,在汉代则都会在器物底部增加底座,这样,不但保证了器物的外观美感不受影响,而且,实用性也大大增强。单从这一点来看,足以说明汉代人在器物文化角度中已经更多的注重实用性,而不是所谓的信仰体现。

结语

当汉代统治者团队经历了无为而治,又一步步将汉代推向鼎盛,每一步的筹谋都是意义深远的,而汉文化也在这样的氛围下逐渐走向令全世界都望其项背的巅峰地位。但是,这样经典的文化也是需要根基的,最好的根基就是深入人心。

所以,汉代漆器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在实用这一领域中表现了汉代文化要求人们的务实、朴实、开拓精神,就是汉代漆器闻名于世最高的评价。所以,汉代漆器绝非器具文化池中之物,它们更在独特的视角下展现着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漆器只是普通器具?非也!看务实、开拓的汉文化在漆器中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