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孩大都想嫁一个兵哥哥,在宋朝嫁一个兵哥哥会幸福吗?
现在军队里面腰杆挺直又帅气威武的兵哥哥可以说是许多女孩儿共同的梦中情人,而在古代这些当兵的男子是否像今日一样吃香呢?我们今天去拿宋代来讨论一下军人的那段时间的地位以及婚恋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众所周知的是我国古代并不提倡自由恋爱,大多数情况下婚姻是靠父母以及媒婆牵线。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完完全全的遵守社会规定的各种礼节,并且宋朝历经几百年,军队的规划以及士兵的待遇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从婚恋这一方面来讨论的话,其实在宋代嫁给一个当兵的丈夫并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一、宋代当兵的一点情况
按照北宋的兵种划分,禁军是用来打仗的主力军,战斗力最强,薪水最高,厢军则是在其他地方打杂干事情的杂役,没什么大的缺漏不会上战场,主要属于后方人员。除了这两个有官方编制的士兵身份之外,地方还有乡兵。
从类型的划分上,我们就能看到这个朝代士兵人数冗杂的一大特点。当时北宋的对手,几个国家实行的都是征兵制,这种制度在平时看不出对军事力量有什么影响,但是一旦到了打仗的时候,在规定年龄段的男子大部分必须得应征上场。
他们的这种抽签注册强制征兵的规定增加了在战场上的调动效率,但是北宋地府辽阔,加之儒学文化特点,如果实行征兵制,必然会激化百姓和统治阶级的矛盾。因此宋朝只能通过招募的方式保持军队的数量,以防在危及时刻没有人敢上战场。
别看那个时候商业发展的蒸蒸日上,其实国家的国库是非常匮乏的,几乎没有什么多馀的钱能够用在军队建设上。军费的紧张造成了统治阶级在许多地方的节俭克扣,但就算如此庞大的军队数量还是将这个政府拖的喘不动一口气。
粗略估计的话,宋朝每年花费在军队上面的金额数量就要占了政府支出的一大半。为了战争时期的高效率,而将自己其他的政治经济投了进去,其实是非常不划算,且没有性价比的事情。但是在那个环境之下,好像也确实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用来增强军事实力了。

二、宋代军嫂的生存情况
先不说嫁给普通士兵的情况,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生存环境较为轻松,且有话语权的军官。如果一个女子嫁给了军队的将领,听上去听上去是非常好骄傲自豪且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其实不然。
1.住房问题大,生存环境艰难
在宋朝时,统治者设置“更戍法”,在一个将军统领军队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被调到另外一个地方,从头开始。这个降低效率的政策目的其实非常明确,就是担心将军会在训练士兵的过程中夹带私货,煽动士兵造反,毕竟宋朝的开国皇帝就走了这条老路。而古代时期交通不发达,如果一个女子要跟着丈夫奔波与国家的偏远边境之地,我相信生活也是非常凄苦窘迫的。
如果有姑娘嫁给了普通士兵,虽然房屋可以从军队宿舍里面领取,但是这也在另一方面限制了军队家属的自由。如果在打仗过程中士兵犯了大错或是临阵脱逃,那么他的家属就会被牵连,要么受到处罚,要么被卖掉为奴。
除了加紧格外显赫的少数人之外,军队里面的宿舍都是临时搭建的,质量非常不堪,并且时常透风漏雨,造价极低。嫁给士兵之后过的生活,实在是有些难以想象。

2.饱受离别之苦
对于那些不想随军的家属,其实军队不会强制的要求,只是一个女人独守空房,没有男子在家里帮衬,生活确实要比普通人家艰难一些
并且在开国初期由于军队不稳,天下局势未定,军队需要经常性的更换驻扎地区,这个时候家属是不可以陪同的,就算是感情好,想跟着丈夫一起,也只能待在离军营距离较远的驻扎屯等待。史书记载熙河开边时,前线士兵打仗,家属们只能待在城门附近,摇摇盼望,每当有送书信的人前来,都能听到哭声响彻不绝。
而到了北宋后期,局势渐渐的稳定了下来,南宋时期更是进入了一段看上去较为和平的时期,岳飞和韩世忠这种大将在外拼搏,也可以有时间照顾跟在军营里面的妻子孩子。

3.少有家庭的温情
虽然在不少文学作品里面军人的形象格外高大,但是在统治者的眼里,战场上的军人都是给自己卖命的,并没有什么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是处在社会的下层。而嫁给这些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中士兵的女人,也极少有好人家的女儿,大多都是从战争之中抢来的俘虏和从皇宫里面散出去的宫女。
“北宅蔡州团练使德雍院火,延燔数百间。诏遣御史张廓置院鞠劾。火起德雍子供奉官承亮院,因婢陈氏所遗烬。诏免死杖脊,配窑务卒为妻”。还有统治者会将犯了法的女人发配给士兵做妻子。由于他们工作性质的原因,许多士兵在享乐方面追求极高,几乎不会做什么存款规划,对家庭的责任感也较一般,今朝有酒今朝醉,回家面对妻子,也很少有夫妻的恩爱和家庭的温情。

4.收入低下
在北宋时期,按照换算,一个身份较低的居民,一天大概可以赚到100文钱,而如果他没有什么其他的额外追求,这100钱应该足够他一天的饮食消耗。并且农民的生活大多数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只要天气规律,不出什么大的灾难,最基本的口粮是可以保证的,并且拿着多馀的农产品买卖还能够赚来一笔收入。
可是当兵的收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如果是战斗力地位极高的上等禁兵,那么最低的收入也有300元钱。但是其他打杂的厢兵就要惨一些了,收入的上限是禁兵的最低线。除了能够拿钱之外他们还能够拿到不少粮食,不过这些条件看上去不错,真正实施起来却有非常多的猫腻,且不说军队会克扣他们的军饷,就是当时社会疯狂发展的通货膨胀也能让他们工作的价值迅速缩水。
对于生命的低收入状况,朱熹曾经写道,“甚者采薪织屦,掇拾粪壤,以度朝夕。其又甚者至使妻女盛涂泽,倚市门,以求食也。”这些士兵不仅自己要额外的兼职赚钱,还要让家里的女人外出低声下气的讨饭,听上去就有一些悲凉。可以说在宋朝嫁给军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5.其他规定
军队里面的士兵看上去地位低微,但是他们却拥有着可以撼动国家政权的力量。因此宋朝的统治政府在许多情况下是主动给士兵找婚配对象的,如果一个士兵单身时间太久,是可以随便从俘虏的女人里面挑老婆的。不过士兵的结婚范围也是有要求的,宋真宗还曾经下过诏书:
“诸军都虞候以上至厢都指挥使,不得与本部军员结亲,其指挥使不得与本指挥军使、都头结亲,军使、都头非本指挥即听,违者论如法”。
为了保障军队之间的独立性,通知者是绝对不会允许两个士兵的头目有除工作之外的私人关系。
其实这样的顾虑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就是依靠互相联姻,从而扩大势力最后威胁统治者地位的。
虽然这项工作危险性极高,待遇也不是那么的好,但是统治者还是会在表面上做一些福利政策。在宋理宗年间,就有政策表明在给士兵发放收入赡养口粮之外,“作新寨以安其居,支婚嫁钱、酒、米、帛以乐其家”,还会专门给那些刚刚结婚的士兵一些额外的福利红包,以此来换得士兵的死心塌地。

不过相关部门也没有全不顾女性的声音,“不逞之民娶妻,绐取其财而亡,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这个意思指的就是如果一个家庭里面丈夫实在太过窝囊,没有养活家人,那么妻子是有权利选择离开且不用负责任的。“夫出外三年不归,听妻改嫁”,如果丈夫在外面出了事情回不来,又不能有朋友亲人带口信,那么妻子在等待三年之后也是可以再嫁的。
如果军人犯了法有军法,那么跟在军人身边犯法的军人家属,又要用什么样的法律来约束行为呢?为了稳定军队,朝廷也要尽自己所能对军队里面的家人进行管束,“军士戍番,妇人游佚于外,归辄首原”,“无得首,必按以法。戍兵感之。”
意思就是如果军人的家属在军营外面游荡,做不符合礼节的事情,如果主动自首是可以的,免受处罚的,但是如果被抓到或是拒绝自首,那么等待她们的惩罚就要盈利不少了。“诸军虽非出戍,因差使不宿于家,其妻犯奸,许邻人告”,街坊邻居乡里乡亲是有权利管束在家里留守的女人的。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宋朝嫁给一个兵哥哥实在不是什么难事,但也不是好的想法,不仅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还要时时刻刻笼罩在担惊受怕的阴影里面。
现在一对比,实在是感觉国内的兵哥哥优秀又努力,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富强,军人的能力以及素质正在慢慢的提高,选拔的标准也一年比一年严苛。如果现在的姑娘在生活当中碰到了心动的兵哥哥,那还是要努力争取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