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名船工连续摆渡7天7夜,22勇士飞夺泸定桥,立下不朽功勋

兵法有云:"实则斗,虚则走。"红军长征途中,面对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出神入化地使用"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避实就虚,化解了蒋介石一次次的进攻。

77名船工连续摆渡7天7夜,22勇士飞夺泸定桥,立下不朽功勋

红军长征油画

熟练的使用各种兵法,使红军在敌我态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依然能险处逢生,让部队在绝境中起死回生。

1935年5月,蒋介石利用大渡河涨水的机会,调集几十万大军,想要将中共红军彻底消灭在大渡河畔。面对蒋军疯狂的进攻,中共红军被逼只能选择强渡大渡河。

77名船工连续摆渡7天7夜,22勇士飞夺泸定桥,立下不朽功勋

强渡大渡河油画

中央军委研究决定,决定将这次重要的任务交给当时的红军先遣军司令以及政委,也就是刘伯承和聂荣臻。这两位都是红军的老革命了,经历的事情多,对于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他们更有经验,交给他们,中央军委是放心的。

毛泽东非常看重这次战斗的胜利,在刘伯承、聂荣臻临行前,反复叮嘱他们:"伯承啊,这次战斗非同小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一定要好好打。"

77名船工连续摆渡7天7夜,22勇士飞夺泸定桥,立下不朽功勋

强渡大渡河绘画

两人带着重任前往指挥前线。经过研究,刘伯承他们决定先拿下安顺场这个重要位置,并且夺取守军的船只,为渡江提供支持。在担任主攻手的红一团团长孙继先出发前,聂荣臻特意问他知道石达开吗。

孙继先点了点头:"蒋介石一直叫嚣要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虽然不知道具体意思,但是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聂荣臻解释道:"当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带领数万精兵负气出走,同样也是遭遇大渡河涨水,被清军赶至安顺场,全军覆没。"

77名船工连续摆渡7天7夜,22勇士飞夺泸定桥,立下不朽功勋

孙继先

刘伯承也语重心长的说:"我们绝对不能做第二个石达开,就看你的了。"好在孙继先雷厉风行,用兵神速,趁夜奔袭安顺场,很快拿下安顺场。但是事与愿违,红军只俘获了一条小船,根本无济于事。

时间就是生命。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决定夺取泸定桥,快速渡江。兵贵神速,接到命令的杨成武带领红四团马不停蹄的赶往泸定桥。国民党守军看着对面和黑压压的人影,拼死抵抗,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泸定桥天险,他们才能争取到支援到来。

77名船工连续摆渡7天7夜,22勇士飞夺泸定桥,立下不朽功勋

飞夺泸定桥油画

他们敢殊死抵抗,凭借的就是他们提前收走了泸定桥上的木板,泸定桥只剩几根铁索横亘大渡河中央。几次进攻被打退后,杨成武挑选战斗经验丰富,军事素质过硬的21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再次尝试夺取泸定桥。

战士们两只脚勾在两条铁索上,一只手拽着铁索往前挪,另一只手还要举枪射击。战士们凭借相互配合,一半射击,一半前行,交替掩护,任凭头上枪林弹雨也毫不畏惧。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战士们最终成功的冲进了敌人的堡垒,占领了敌人的据点,终于拿下泸定桥。

77名船工连续摆渡7天7夜,22勇士飞夺泸定桥,立下不朽功勋

飞夺泸定桥油画

蒋介石听说红军是从泸定桥上转移的,懊悔不已,如果早些预判,多派兵力就好了。红军在大渡河上逃脱,让蒋介石终身都在反思、悔恨,甚至他直言:"我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大渡河放走了红军,没能消灭他们,现在想来那是我们最后的一次机会了。"

大渡河江水涛涛依旧,泸定桥上英魂犹在,中共红军就是在这样的战斗下一次次成长,终于,最后以燎原之势,东山再起。

77名船工连续摆渡7天7夜,22勇士飞夺泸定桥,立下不朽功勋

飞夺泸定桥绘画

长征路上,强渡大渡河的17名勇士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地77名船工"人歇船不歇"连续摆渡7天7夜,为夺取泸定桥赢得宝贵的时间;飞夺泸定桥的22名突击队员面对弹雨,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夺取了大桥,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立下不朽的功勋;"神炮手"赵章成在17名勇士前进受阻的情况下,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4发4中,压制了敌人火力,为强渡大渡河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