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一流郑孝胥,靠写字年入万金,死后被开棺焚尸,墓碑砌猪圈!
他曾是溥仪的老师,帮助过溥仪复辟,书法造诣非凡,却甘当日本走狗,死后被开棺焚尸,墓碑被砌成猪圈。他就是中国有名的大汉奸——郑孝胥。

末代皇帝溥仪
郑孝胥,1860年生于福建省闽侯,清光绪八年中举人,1885年开始任李鸿章幕僚,和众人一起为李鸿章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日本驻日大使馆任过职、张之洞手下谋过事,参加过百日维新,跟随过袁世凯。
袁世凯知道此人脚踏两只船,不予重用,郑孝胥感觉到前途无望,终日沉迷书法,渐渐淡出大家视野。

郑孝胥和其书法作品
郑孝胥在当时是个公认的大书法家,当时世人认为他的书法风格是"早年学颜真卿和苏轼,后学魏碑,并参以张裕钊之法,形成一种清刚、遒劲、凝练的风格。"
在当时,一字千金谈不上,但一字十两却是他明码标价的,少一个子儿都不行。

郑孝胥书法作品
有一次,一个读书人找他写两个字,翻遍所有钱袋也只有十几两银子,郑孝胥便不给写,说:"钱不够我不会写的。"读书人在一旁苦苦哀求,郑孝胥赶又赶不走,于是收下银子,铺纸挥笔,随意地写了几笔,那人一看,大喜,结果拿到纸一看时,有一个字还少几笔没写完。
郑孝胥说:"钱不够,字自然要打折扣。"书生无可奈何,只能愤愤离场。

但是这却毫不影响他"开门做生意",光是卖字,他就能年入万金。现在我们在街头巷尾看见的"交通银行"四个大字招牌就是他写的。
1923年,沉寂多年的郑孝胥被陈宝琛举荐,离开上海去北京给溥仪当老师,没想到第二年溥仪被赶出皇宫,他又随溥仪移居天津。

溥仪与郑孝胥在天津
和溥仪待在一起,郑孝胥仿佛找到了人生目标,他四处奔走,远赴日本,为溥仪复辟忙前忙后,怎奈一直成不了气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把眼光放在了东北,极力怂恿溥仪前往东北,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帮助溥仪复辟,他就可以执政掌军。

溥仪(左二)与郑孝胥(左一)等人在御花园合影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郑孝胥起草了伪满洲国国歌和建国宣言,同时出任总理另兼陆军大臣和文教大臣。自此,开始了他的大汉奸之路。
同年,他们和日本签订《日满议定书》,公开承认日本在满洲国的特殊地位,允许日本在满洲国驻军。日本觊觎东北良久,郑孝胥溥仪等人如同送羊入虎口,一时间,天下哗然,都在骂郑孝胥汉奸、狗贼。

1932年,郑孝胥和日本人武藤信义在长春签订《日满议定书 》
1934年,郑孝胥不肯安于现状,不想只在日本人手下做事,便对日本主子说道:"日本之扶持满洲国,有如父母之对子女,过于娇爱保护扶持,不如让他自己练习走一走。满洲国已经成立三年了,也可以放手,让他走两步了。"
当年他借日本人之手发展壮大,现在又不甘心背负那么多骂名却只能做个傀儡的事实。日本人当然看出了他的算计,为了避免生出事端,罢免了他的职务。郑孝胥算计一生,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前排左侧为郑孝胥
再之后,郑孝胥就再也没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内了。
1938春,郑孝胥病死,全国人民听说后无不称快,当时有句歌谣:"认贼作父郑孝胥,甘作牛马殷汝耕",可见郑孝胥的可恶程度。
因为背上汉奸的骂名,郑孝胥的书法很少被人提及,就像秦桧、蔡京之流,他们的书法造诣都很高,奈何人品有问题,饱受世人诟病。要知道,无论何时,民族大义决不能丢,决不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就能忘了自己的根、丢了自己的魂,不然终将留下千古骂名。 文/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