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蒋介石海空并进,我军星夜驰往,东北为何成必争之地?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盛况空前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进行到第9天,毛主席作大会结论报告,他高瞻远瞩地提出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

毛主席表示:"如果我们控制了东北,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础,也就是说确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的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就有灭亡的危险。"
同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得闻消息的中国人民无不尽情欢呼,奔走相告。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时,中共中央已经在考虑战后的问题。
10日至11日,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出关于受降和对日寇开展全面反攻的8道命令。其中第二道命令就专门作了向东北进军的部署:

朱德
- 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 四、现驻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几支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按照指示,火速前往东北。

与此同时,国民党蒋介石也将目光放在了东北,他对他的下属说:"东北不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而是中国革命的归宿地。经过本党这30年来的不断奋斗,我们中国的革命已经到了归宿了。"
随后蒋介石暗中调兵遣将,运用各种手段,想要将东北据为己有。他不仅以国民政府名义划分东北为9省2市,任命各省主席和各市市长,还任命爱将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不仅如此 ,他还收编了大批伪满军共20馀万人和大批土匪武装,只为拿下东北。

杜聿明
国共双方不约而同地将东北视为战略要地,可见东北的重要性。那到底东北当时有什么重要之处呢?
当时的东北,在工业方面已经远远领先全国其他地区,早在1943年,就有人做过统计,东北的钢产量占全国的93%,铁产量占全国的87.7%,煤产量占全国的49.5%,发电量占全国的78.2%。
而一个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工业是必不可少的,东北的经济基础如此之好,国共都想着以东北为战略支撑点,进而为下一步动作做保障。

日军在东北
从历史上来说,日本盘踞东北多年,抗战爆发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在东北发展的势力都很有限,可以说,双方都没有基础。如果能抢先进入东北,就能抓住主动权,在没有敌人的干扰下,快速占领东北。
对于共产党而言,抢占东北,还有国民党无法比拟的优势。早在8月8日,苏联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苏军150万人,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分路进入中国东北及热河、察哈尔地区,对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攻击。

苏军在东北
日本宣布投降后,东北实际上是在苏军的控制之中,当时苏联与中共还算朋友,他们不可能让国民党和美军一起进入东北,可是当时的国民党,已经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只要利用好苏、美矛盾,苏军就会将天平倾向我方。

苏军在哈尔滨
东北的北边是苏联,西边是蒙古,东南边是朝鲜,南边是大海。经过多年抗战,在华北和华东,我军已经有了很强的武装力量,国民党要想染指东北,依靠美军从南边通过海、空运输才能将兵力送至东北。解放军要对付的,就只是南边而来的国民党军队。
尽管困难重重,蒋介石最终还是将兵力投向了东北,我军立即展开部署应对,国共东北大战序幕揭开。
文/S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