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剿总"司令为何泄露军情?黄百韬兵团被歼缘起何处?
济南战役还未结束,粟裕就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提出淮海战役的设想。济南战役结束后,经过进一步沟通,毛主席批复同意粟裕方案,同时修正他的作战计划,指示要将歼灭黄百韬兵团作为第一个目标。
此时黄百韬的七兵团正驻扎于徐州以东的新安镇和阿湖镇一带的陇海路沿线。

济南战役
11月5日,顾祝同在徐州召集刘峙、邱清泉、黄百韬、李弥等开会,确定将主力沿津浦路排开。
会议决定,在黄百韬东边大海边上的第九绥靖区李延年部要全部向西撤,原来属于第九绥靖区的44军还要交由黄百韬指挥。

黄百韬
根据命令,黄百韬的七兵团也需按照计划西撤,要渡过运河向徐州靠近。但是李延年的部队还在东边,我华东野战军对其虎视眈眈。如果黄百韬部队先行西撤,李延年在撤退中很可能被华东野战军打击。黄百韬受命掩护李延年的部队,只有他们过去了,黄百韬部才能行动。
本来按照计划,七兵团在6日晚就要开拔转移,但是由于李延年的部队撤退缓慢,耽误了很多时间,7日晚黄百韬部才开始移动。

李延年
在得知李延年部还需一天时间撤退时,黄百韬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兵贵神速,如此拖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已经不担心李延年的部队遇袭,他更担心自己撤退时华东野战军对他下手。
毕竟在当时,之前开往海州的100军归还建制于七兵团,再加上第44军已经归他指挥,他手上已经有5个军的兵力。如果放在平时,多两个军那肯定是如虎添翼,可是现在是战略撤退,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迅速转移这些部队就相当困难。

粟裕
这么长的部队在撤退时如果还是这样慢吞吞,那相当于告诉别人,让别人来打。根据黄百韬的情报人员上报,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已经开始南下了,如果他们来得够快,七兵团一时半会撤不出去的话,那他七兵团就是首当其冲。
"西撤途中,侧面受敌,随时应战,立足未定,各个击破,最堪忧虑"。黄百韬对部下分析可能会遇到的处境。

黄百韬
收到侦察员上报的华东野战军南下信息时,黄百韬当时还在纳闷:自己才接到命令一天,华东野战军却已经完成部署,开始南下了,这速度未免太快了点吧。
他不知道的是,徐州会议这么重要的军事秘密,却被徐州"剿总"司令为了一己私利,泄露了出去。
当时国民党很多高官为了揽财,名下都有副业,刘峙也不例外。刘峙在下达命令前,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海州开设的几家盐店。他怕这几家盐店撤晚了要受损失,就让司令部的机要科长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消息通知了在海州为他管理盐店的人。

刘峙
此人将这一秘密说给了他的亲戚朋友和商业上的合作伙伴,众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海州和连云港大乱,众人纷纷出逃。
华东野战军的情报人员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上报粟裕,粟裕立即做出决断,伺机出动。
当李延年接到命令,开始西撤时,路上已是无数的商人、财主、公务人员、乡绅,他们拖家带口地乘着牛车马车,带着箱包担笼,早已挤满道路,44军撤退严重受阻,进度缓慢。

李延年
这就有了之前黄百韬兵团苦等李延年部队而延误撤退时间的事情。为了应对在撤退中可能遇到的敌情,黄百韬曾向刘峙提出两条建议,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最终,淮海战役开始,黄百韬七兵团被全歼,黄百韬战至最后,绝望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