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军入朝第一人何凌登,与军长换车被炸牺牲,其妻子再遭丧夫之痛
抗美援朝壮怀激烈,很多战士们奋不顾身,为正义、为国家、为战友而战,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令人没想到的是,抗美援朝的第一位烈士,就是高级职位的第三十九军参谋处长。

何凌登
何凌登,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在国民党海军"同济"舰当水手,三年后升为海军少尉。因不满长官欺压士兵,参与了士兵反虐待行动而被开除。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凌登积极参加抗日运动,由徐特立介绍奔赴延安,经"抗大"学习后派往新四军三师工作。在大生产运动中,荣获"劳动模范"和延安地区"毛泽东模范青年"奖章。

10月22日,何凌登跟随39军军长吴信泉在内的司令部众人前往朝鲜,在此之前,他作为武官(实则是先遣小组)在朝鲜熟悉情况,搜集情报已经25天之久,刚回来没几天又随部队出发。
晚8时,军指挥部的6辆车到达鸭绿江边。选择晚上过江,是为了防止美国飞机的轰炸。9时20分,部队井然有序地通过了鸭绿江大桥。

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大桥
何凌登跑到吴信泉乘坐的1号车前说:"军长,我们换个位置,我坐1号车,美国鬼子的飞机厉害着哩。"
吴信泉一听,直接拒绝:"有多厉害,我坐一号车危险,你坐就不危险了?这么多年仗打下来,哪场不危险?"何凌登是吴信泉的爱将,让他因为怕危险就让自己的战士涉险,他做不到。

"军长,我在朝鲜呆了20多天,这些地方我熟悉,你就听我的,让我坐一号车吧,也让我感受一下坐1号车是什么感觉。"吴信泉半开玩笑说道。
这时政委也劝吴信泉,让吴信泉以大局为重,凡事都要小心点好。何凌登、政委以及其他司令部人员都在劝他,吴信泉只能同意这一请求。

抗美援朝微缩景观
当部队行驶快要到目的地的时候,明亮的月色被乌云遮挡,清晰的道路一下子变得漆黑。司机是第一次入朝,对防范敌人的飞机缺乏经验,直接就打开了车灯。
车灯一亮,天空中飞过的敌机一下子就发现敌情,立即俯冲扫射,投下两颗炸弹。
敌机尖利的啸叫和炸弹震天动地的爆炸声过后,看着1号车停下来,吴信泉知道出事了,吴赶紧从2号车跳下来,迅速冲到1号车旁问:"小何,怎么样了?"

图左为何凌登
何凌登一动也不动地坐着,仿佛是睡着了。司机哭了起来:"何处长,他,他牺牲了!"
众人将1号车围住,久久默立,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吴信泉和众人商议了一下,当机立断,决定派两个战士护送何凌登的遗体回辽阳军部留守处,部队继续前进。
年仅33岁的何凌登牺牲的消息一传开,有如响雷炸顶使人们震惊万分。何凌登可是总理批准以武官身份入朝的第一人啊。

东北边防军曾向中央打过一个报告:建议在出兵之前,派一个由数人组成的先遣小组前往朝鲜熟悉情况,勘察地形。周恩来总理当时没有批复这个报告。后来中央决定可以派出,但是不用先遣小组的名义,称之为武官。
1950年9月17日,美国侵略军在朝鲜仁川登陆的第三天,何凌登他们被周总理紧急召见。周总理向他们面授机宜,传达指示精神。结束后,周总理和先遣小组成员一一握手。他认识何凌登这个当年"抗大"的高材生,亲切地说:"小伙子,到了朝鲜战场好好干!"

美军仁川登陆
何凌登感到了巨大的鼓舞,利索地行了军礼,以清亮的声音回答:"总理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何凌登成了39军最早跨过鸭绿江的第一人。
在出发前,刚回国做完报告的何凌登很快又接到出国命令,他利用仅有的一点时间,回家看望了一下自己的妻子。

何凌登和妻子吴为真
何凌登的妻子吴为真,在1938年还是中学生时就参加了革命。她的第一个丈夫,是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彭雄牺牲3年后,何凌登与把悲痛藏进心底的吴为真结为夫妻。
临行前,何凌登深情地为妻子吹了一会儿口琴,随后,两人依依惜别,却不曾想,这一别竟是永诀,吴为真再一次失去了丈夫。

她在一阵悲痛欲绝的伤情之后,在何凌登的脸上无比深情地吻了几吻,拿起那把已被弹片毁坏的口琴放在心口上,久久不能释怀。
这把口琴,也成了两人在烽火岁月的爱情见证。
文/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