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很少理人,罕见两次邀请一人谈话,此人结婚次日上前线打仗
在攻打锦州之时,林彪曾特意给胡奇才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胡奇才到前线去指挥,这在以往的战斗是很少出现的,虽然我军有指挥部靠前指挥的习惯,但是特意发送一封电报强调的,还是胡奇才第一次遇到。

按照胡奇才的话说,就算林彪没有给他发那封电报,也会到前线去。胡奇才在战斗中素以敢打敢拼著称,他知道这次战斗的艰难程度,早已经做好了前线指挥的准备,他知道,越是这样艰难的战斗,到前线指挥好处就越多,不仅可以提高战士们的士气,也能更方便地指挥部队。
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是好事,但胡奇才也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在战斗中曾多次受伤,有被子弹击穿左手的,又被弹片击中,负重伤的,还有被子弹击中右臂,导致残疾的……他所受之伤,数不胜数。
战伤往往伴随着战功,胡奇才每次负伤,都为自己增添了几分战斗经验,在那个战争年代,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特别是来基层最直接的经验。纸上谈兵终究成不了大事,国民党那么多深造的将领,最终还不是被"土八路"打得节节败退。

新开岭全歼"千里驹",林彪与胡奇才单独谈话
胡奇才将军原名胡其财。1939年11月,将军打报告与王志远结婚。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在报告上批曰:"同意胡奇才同志和王志远同志结婚。"此后遂将错就错称"奇才"。将军结婚次日,即上前线打仗。
在1946年10月的东北新开岭战役中,胡奇才将军事指挥才能彰显得淋漓尽致。在这次战斗中,胡奇才和纵队其他人一起制定计划,开战后,战士们凶猛冲锋。胡奇才将军指挥4纵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全歼号称"千里驹"的国民党25师,令人震惊。要知道,国民党25师是装有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装备精良,在战斗中,甚至还有飞机支援,可最终,飞机被击落一架,部队荡然无存。

有人说,新开岭战役是胡奇才将军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军事指挥中,很多指挥员对于一些规模小一点的战斗指挥得如鱼得水。但随着部队的发展,一些人需要指挥一些规模大一点的、复杂一点的战斗,可他们在这个时候掉链子了,发现指挥没那么顺畅了,到达瓶颈了。
而胡奇才此次全歼"千里驹",正是实现了由战术指挥员到战役指挥员的飞跃。在指挥这场战斗时,胡奇才始终将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不给敌人一丝机会。在战斗中,他们曾就一些问题有过不同意见,但最终都被胡奇才拍板定了下来,促成了局势的良好进行。

在战场上,胡奇才多次有过亮眼表现,特别是新开岭战役,林彪曾单独与胡奇才沟通过,在总部首长那里,胡奇才是挂了名的,等到战斗需要,就会果断派出他。
林彪亲自点将,胡奇才到前线指挥
就比如这次塔山阻击战,林彪和罗荣桓都点了胡奇才的将,正是看中了他既有丰富的基层经验,又有战略指挥头脑,无疑是这次前出指挥的合适人选。

胡奇才将军回忆,守塔山,就是一场光啃骨头不吃肉的防御仗,战场形势对我军非常不利。在塔山上阻击敌人,如果太过前出,就会离敌人非常近,到时候很可能遭受敌人的猛烈攻击。
如果太靠后,又无险可守,敌人只要越过我军防御阵地,就能直奔锦州而去。塔山阻击战对于东北战场这个全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这场仗,胡奇才与纵队各位首长进行过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
他们决定,以主要兵力、火力守铁路桥头、塔山村、白台山和高桥地区,这样就能和11纵队形成策应,采用纵深的梯次配备,他们知道,在这种规模的攻防战中,难免会有敌人冲进我军阵地,甚至暂时将我军阵地夺去,有了纵深梯次配备的部队,就能组织有力反击,将敌人赶出去,确保阵地在我军手中。

防御战中,选对地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胡奇才在部队到达目标区域后,就立即开始勘察塔山的地形,发现塔山村地形很低,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这样,部队只能在晚上活动,白天基本就不敢冒头,这样,敌人白天攻击,我军将打得非常难受。
12师却只在塔山村放了一个连的兵力,把主力放在塔山村后面的小山丘上。一个连的兵力,在敌人那么猛烈的攻击之中,自然是坚持不了多久。
回去之后,胡奇才仔细地研究了勘察到的地形,判断敌人会如何攻击,战斗情况会如何发展,12师的布置让他觉得有所不妥。就这样,他又带着参谋在第二天一早再次仔细观察了这片区域,越看内心的想法越坚定。

胡奇才认为,守塔山村比守这个小山丘有利,12师的这个布置,如果敌人发起猛烈进攻,塔山村的一个连怎么也不可能守住,到时候,敌人越过塔山村,将后面的小山头上的我军挡住,完全可以绕过小山头,直奔锦州而去,那对攻城部队绝对是巨大打击。
塔山与敌人之间,有着一条20米宽的饮马河,这就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敌人要向我军攻击,就必须穿过此河,我军可以在阵地上向敌人疯狂射击,迟滞敌人的进攻步伐,打乱敌人的进攻部署。而塔山的地形决定了敌人如果不打塔山村,就没办法前去支援,所以,只要我军坚守住塔山,敌人就不会对锦州攻城部队产生威胁。
基于此种考虑,胡奇才他们决定,将战斗能力最强的一个营放在了塔山村,这样,尽可能地保证了塔山村能牢牢地握在我军手中。

战斗打响后,果然非常激烈,国民党军仗着装备优势,利用飞机大炮,一遍又一遍地轰炸我军防御阵地,在炮火的掩护下,他们个个如狼似虎地向我军扑来。我军顽强阻击,如果敌人冲进我军阵地,我军战士就和他们肉搏,拼刺刀,将他们打退,与阵地共存亡。
敌人为了攻破我军阵地,无所不用其极,炮轰不行,就用钱组织敢死队,甚至是让军官组成冲锋队,向我军冲击,可是,我军发扬顽强的战斗风格,将敌人打得信心全无。

战后,被部下称"很少理人"、平时非常冷漠的林彪,专门邀胡奇才将军做客,让他谈感想、谈战斗体会,听完后,林彪赞扬胡奇才:"这一仗,你们把那个营放在塔山村放得好,就像一个钉子一样!"
胡奇才也算破了林彪的"记录",新开岭战后,林彪单独找他谈话,塔山战役后,又找他谈体会,可见,胡奇才在关键时刻总能临危不乱,立下大功,林彪对他非常赞赏。
文/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