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林将军战场凯旋,毛主席破例在门口迎接,听其汇报后连连称好
吴瑞林,四川巴中人,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山东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在反日军"七路围攻"的一次战斗中连续两次负伤,浑身上下留下9处伤口,腿也给日本人打瘸了一条,经抢救后才死里逃生。
解放战争中,他指挥的42军是林彪手下资历最浅,战功最不起眼的一支偏师,幸亏后来捞着个机会,灭了全副美式装备的廖耀湘部队。紧跟着又马不停蹄,吴瑞林率队入关,长途奔袭,横扫北平西,提前52小时抢占丰台,堵住了傅作义突围的通道,顶住了国民党军6个师的轮番进攻,一战缴获蒋军106辆坦克,脸上才添了些光彩。

一、农民没当成,亮剑朝鲜立战功
1950年3月,42军奉命转入生产,两个师前往河南、安徽、湖北的大别山开荒,一个师留在东北修水利工程,全军官兵都成了黄泥巴脚杆。
原本已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开进北大荒建农场、种庄稼的42军,没想到一下子又接到了入朝参战的命令。6月30日,高岗召吴瑞林去沈阳,命令42军迅速集结到鸭绿江一带。
吴瑞林随即提出,自己率参谋经过化装,先期进入朝鲜勘察地形。经高岗同意后,7月初,他即率一名作战处参谋、一名情报处参谋,化装成火车司机到平壤以北活动。从新义州至平壤,再从平壤经江界回来。中部、临江、东部都去了。吴瑞林边看地形边讲,作战参谋记,情报参谋画。3个人到朝鲜勘察了6天,主要是沿铁路沿线看。为了便于观察,他们一路上鬼鬼祟祟,偷偷摸摸,有时待在火车顶棚上,有时甚至站在火车头上,指手画脚。

时年37岁的吴将军真算是胆大包天,那时不仅天上有美国人的飞机轰炸扫射,从南边过来的韩军便衣特工活动也十分猖獗,到处炸桥梁、搞暗杀,时不时还往重要机关扔包炸药。一个军长只带两名参谋,连警卫员也不带,就扔下部队上了战场,真要是遇上点"不测之事",损失就大了!
吴瑞林从朝鲜侦察回来不久,便带着经过短短两个月战前训练的42军,从集安隐蔽神速地跨过鸭绿江,连续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和横城反击战,歼敌两万多人。首战在长津湖成功阻击了美陆战1师,此后又相继和美2师、美5师多次交手,才吹起得胜号,浩浩荡荡,班师回国。
二、得胜喜归国,领袖接见亲门迎

1951年5月,邓华副司令员率领首批出国作战的4位军级首长:38军政委刘西元、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42军军长吴瑞林,回国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朝鲜战场的战况。
5月底的一天,吴瑞林刚吃过晚饭,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办公室主任安东来饭店接吴瑞林。直到上了车,安东才告诉吴瑞林:"毛主席要见你。"
汽车经新华门进中南海,直驶到毛泽东的住房外停下来,吴瑞林一下车就看到毛泽东站在门口迎候,他赶紧上前两步向主席敬礼。

毛泽东握住吴瑞林的手说:"你比过去瘦多了。我听说你在战场上累得吐了血,怎么回事呀?"
吴瑞林告诉毛泽东:"那是内伤,过去的伤口破裂出血。经治疗后,现在已经很好了。"
毛泽东又问:"你是突破'三八线'时伤口破裂的吧?能坚持吗?"
吴瑞林说:"是的,当时我虽然吐了血,但对群众保密,连下面干部都不知道。彭老总把他自己吃的药都送给我了,以后军委和东北军区专门送药给我。突破'三八线'时,我是坐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的。"

毛泽东感慨地说:"正是有了你们这些同志坚持指挥战斗,我们才什么也不怕了。"
进屋以后,毛泽东请吴瑞林坐下来,让他脱下上衣,又递给他一把芭蕉扇,然后点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对吴瑞林说:"现在言归正传吧,我要问你几个军事方面的问题。"
三、汇报其战果,主席拊掌连称好
吴瑞林首先向毛泽东汇报了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认识,接着就讲起了入朝作战在军事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他谈了对付敌人空中优势,志愿军采取夜战、近战、不良气候条件下作战;对付敌人坦克、装甲车,采取依靠地形地势,利用爆破箱、小包炸药等我军传统战法。

当谈到对付敌整体装备优势的炮兵,采取集中火力重点使用,在局部地段将劣势变为优势时,毛泽东说:"好呀!你们抓住了要害,解决问题具体,方法对头,这是我们的优势嘛!"
当吴瑞林说到在国外作战,首先教育部队要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要尊重朝鲜的领导,团结朝鲜人民军队,才能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又说:"这又是你们抓住了更重要的要害呀!只要坚决地坚持下去,就能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军呀!"
吴瑞林又谈到对付敌人的毒气战,采取每人准备一块大的纱布或白布,用水浸湿捂在口鼻和眼睛上;在山上如无水可取,则可用尿代替,亦可预防。并讲起在抗日战争中,遇到这种情况就曾用尿来防毒气时,毛泽东称赞说:"这很好嘛,我们的老同志有经验嘛。这种办法要及时往下传达,用土办法对付洋东西,这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嘛!"

接下来,毛泽东还详细询问吴瑞林只带两名参谋,冒险深入朝鲜侦察地形的经历。
吴瑞林汇报,他这一趟侦察获益颇多,实地察看了朝鲜地形后才知道,步兵从火车道上走障碍太多,速度太慢,他就想了个主意,事先派工兵把木板搭在枕木上,与铁轨镶平,再用两爪钉钉牢,这样既不影响铁路上过火车,步兵也能以4路纵队大踏步通过。一个团两三千人,一小时能走十好几里。他们还在江水浅处修了水下桥。
吴瑞林说他看地形时,光着身子到江中试了一下,认为可以用石条铺水下桥,离水面有半尺深,这样美军飞机在天上就看不见,不但步兵可以过,派工兵在两岸抢修出简易公路,连车辆、马匹也都能从水下桥过去。

毛泽东听了拊掌大笑,说:"这个办法现在可用,将来也可以用,这就叫天无绝人之路嘛,好!好!这个能算你吴瑞林的发明。"旋即又问:"修水下桥的石头从哪里来?"
吴瑞林回答:"我看地形时,发现在通化北面一个叫大理寺的地方,堆放着许多伪满洲国准备在那里为溥仪皇帝修建皇宫用的条石。我们就用火车把这些条石运过江来了。另外,通化地委书记张雪轩同志根据我的要求,动员石匠打造了一部分条石送过来。还组织了一千多名石匠和建筑工人,在工兵指挥下,很快就建成了几座水下桥。"

毛泽东听得高兴,又笑着说:"好呀,好呀!北朝鲜江河多,都可以采用这个办法。"
"修桥的石头那里有的是,在我工兵营的指挥下,北朝鲜人民军也修了水下桥。"
"有图纸吧?"
"有"。
"有总结吗?"
"有,不过这次没带来。"

毛泽东满意地说:"送给东北军区,要他们研究,这个办法不单在朝鲜有用,就算以后美国人打过了鸭绿江,我们在东北对付他们时,也用得上啊!"
接着,毛泽东很有兴趣地说:"我从战报上看到你吴瑞林在公路上炸石头,炸毁、炸伤敌人的坦克车十馀辆,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吴瑞林说:"第一次在黄草岭作战,敌人出动坦克,沿着悬崖脚下的公路向我们进攻。我就采用了这个办法,叫工兵在石缝中塞上小包炸药,扩大口子后,再装上几百公斤炸药,电发火,用电话机起爆,飞起的石头一下子炸毁敌人坦克车5辆,炸伤8辆。敌人不知道我用的什么战术和新式武器,地面部队五六天不敢行动。第四次战役打开后,在龙头里、元宝山、中元山三个不同的方向,我都采用过这种方法,炸坏了敌人不少坦克和装甲车。"

毛泽东点点头说:"美帝国主义有飞机、大炮、坦克的优势,我们有山头,有石头嘛!"说完用手指着吴瑞林的头继续说道:"还有这几千、几万、几十万个脑壳嘛,这就是我们强大的优势。"说着毛泽东拿起吴瑞林递给他的两份表格说:"我看了这两份表,你们打了近3个月的防御战役,还有29000人啊,还保持了一个2000多人的完整团呀。"
吴瑞林说:"这是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的教导嘛。"
毛泽东问:"你保持一个2000多人的完整团的意义是什么?"

吴瑞林回答说:"我当时考虑留这个团的作用有三:一是防止敌人空降;二是防止敌人从海上偷袭登陆,保证侧翼安全;三是万一哪个地方出了漏洞,就用来补漏。"
毛泽东说:"好嘛,打仗要有预备队,以防万一嘛。你考虑得很细、很好呀!高级指挥员要有各种应变能力,这是非常必要的。"

就这样,主席与吴瑞林你一言我一语地谈了3个多小时,内容涉及战争的方方面面,主席对这次谈话很满意,与吴握手告别时,仍不忘叮嘱他:"你要好好治病啊!"
1955年10月,吴瑞林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