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政委接中央急电,派皮定钧挺进豫西,皮再接急电,再也睡不着了
1944年7 月3日,在左权县麻田村八路军北方局总部,北方局代书记、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正在阅读中共中央发来的急电:"党中央决定,命令北方局从太行、太岳抽调精干部队,尽快挺进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邓小平拿着电文,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他思索着:由谁去担当重任呢?

在太行通往左权麻田的路上,行进着青、红、黑、黄四匹飞骑。骑菊花青马的那位中等个、赤脸、精悍、双目有神的二十六、七岁青年将领,就是太行七分区司令员皮定均。骑枣红马的是高个头、白净脸、身微胖、三十多岁的太行五分区政治委员徐子荣。两匹骏马疾驰,就像两支离弦的箭。警卫员刘中英、王忠乘黑、簧座骑在后面一路紧追。那光景把在大路两边干活的老乡都看呆了。四人一路向西奔去。抽穗灌浆的谷子、玉米,河畔村头绿荫掩映的核桃树、柿子树,还有挂在陡峭山上如银似练的瀑布,从他们身边闪过。随着地势拔高,峡谷越来越窄,马蹄哒哒的回音响彻山谷。
他们一口气跑了七十里路,提前赶到八路军北方局总部,勒住马头,几个人翻身下马。
八路军北方局总部住在一个大院里。院里一畦畦小白菜青凌凌,一棵棵挂满枝头的豆角如条条长蛇,辣椒一串串红了半拉脸,在阳光照射下,绿的透亮,红的闪光,一派生机。
政委邓小平和参谋长腾代远从坐北向南的大房子里走出来迎接,邓小平说:"好,皮定均、徐子荣同志,你们提前一个小时到了!"

皮定均、徐子荣上前敬礼。邓小平、腾代远热情地上前同他们握手。
邓小平点点头说:"来,到这屋……"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作战室。
邓小平走到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前,手指着地图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其覆灭的命运,在作最后的垂死挣扎,今年4月18日,调兵五六万人马,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蒋鼎文、汤恩伯、胡宗南的40万大军不战而溃,37天丢了郑州、洛阳等38座城市。河南豫西近千万人民,在饱经水、旱、蝗、汤四大灾害之后,又遭受着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
接着,邓小平政委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为了钳制日寇行动,解救豫西人民,扩大解放区,从战略上沟通华北同华中根据地的联系,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一支精干部队,组成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迅速渡过黄河,挺进豫西,担负起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先遣任务。"

腾代远参谋长宣布北方局的决定:"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以沟通华北与华中根据地的联系,这是战略上的需要。总部党委研究,报经中央军委批准,从太行、太岳军区抽调十二个连一千五百二十人,建制两个团:三团、三十五团,组成八路军湘西抗日先遣支队。皮定均任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员,方升普任副司令员,徐子荣任政治委员兼中共豫西地委书记,郭林祥任副政治委员兼支队政治部主任,孔祥祯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熊心乐任支队参谋长。限你们十五天内,做好进军准备,待命南下,挺进豫西。"
腾代远询问:"怎么样?有啥想法和意见,可以提出来。"
"请首长放心,交给的任务坚决完成f}皮定均和徐子荣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句话。
邓小平说:"你们过了黄河怎么站住脚,靠什么开辟根据地呢?光靠打仗是不行的,国民党四十万大军全线崩溃,你们只有两个团,一千多人,怎么打?必须靠党的政策,去宣传、组织、武装群众,才能站住脚跟。仗要打,打得巧,不在大,打则胜。豫西人民强悍,很讲义气,不打一点该打必打的仗,群众也是瞧不起的。"
皮定均、徐子荣不时点头,心领神会。

邓小平对该部队进入豫西后的工作作了极其重要的指示,特别强调:"豫西地处中原,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南可与新四军五师的鄂豫边区联结,东与豫皖苏根据地结合,北和太行、太岳军区沟通。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你们要像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钳制敌人西进南下,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创造有利条件。豫西情况复杂,群众对我军还不了解,你们初到那里,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但是,我相信只要你们加强团结,发挥集体智慧,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你们回去后,抓紧组建部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早进入豫西。"
邓小平说到这里,望了望大家,又亲切地说:"你们进入豫西后,并不是孤立的。有党的领导,还有广大的豫西人民。豫西人民是要抗日的,是不愿当亡国奴的。你们到豫西去,就是要树起一面抗日的旗帜。你们这支部队就是一面旗帜,是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豫西人民抗日的旗帜。只要坚定地执行党的政策,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党的政策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就一定能够迅速地在群众中扎下根来,带领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建立起巩固的豫西抗日根据地。"
徐子荣平常爱抽烟,差不多是一支接一支。可是当邓小平和其他首长讲话时,却一支也没有抽。他聚精会神地听取首长的指示,不断地作着记录。直到邓小平讲完,才点燃香烟,一连深深地吸了几口。

皮定均说:"请首长放心,为了粉碎敌人西进渔关、西安的阴谋,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邓小平说:"对!中央给北方局一部分款子,李先念同志特别交待,让多给豫西抗日支队一些。"
当邓小平给皮定均、徐子荣交待任务的时候,北方局后勤部的同志已经把拨给支队的一部分银元送到大院来,分别放在马背上。
和总部首长告别后,皮定均和徐子荣在返回的路上并肩而行。沐浴在月光里的群山,回响着笃笃的马蹄声。他们谈到首长的重托和嘱咐,谈到部队装备和宣传材料的印刷,深感责任的重大。他们边走边谈,直至凌晨,才赶回驻地。
从北方局受命之后,徐子荣立即召集支队领导干部和机关有关同志,传达党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总的决定、指示。研究贯彻执行的具体方案。他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志的发言,凝神思考间题,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一张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蓝图,已经在他的脑海里形成。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准备,一干五百人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迅速组建起来了,并确定了挺进豫西的出发时间为:1944年9月6日。

支队所在地的林县郭家园一片繁忙。村头二重院里,皮定均一个接一个地找人谈话,其中有锺发生、王诚汉、杨斌廉……送出迎进。通讯员再三请示:"皮司令,大家等着你照相,要我快点请你去前院。"
支队部前院,架起一部照相机,准备给支队领导和团干部、七分区、五地委负责同志拍张纪念照,人已到齐,前排中间有一个位置还空着。
熊心乐耐不住地高声说;"通讯员,再……"
皮定均应声抱歉道;"对不起,对不起。"边说边入座。相机快门"咔嚓"一响,拍下了一张有纪念意义的合影照。然后,皮定均和妻子张烽又拍了一张合影照。
9月6日这天,阳光灿烂,秋风阵阵,支队从林县郭家园出发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一千五百多名指战员,一式灰军装,一式牛皮弹匣,一式"三八"、"中正式"乌黑长枪。皮定均、徐子荣检阅了刚刚组建起来的队伍之后,皮定均司令员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出发!"

9月天,暑气未消。行军前虽都喝足了水,但走出二十几里路,就开始口干舌燥了。前面出现一个黄土岭,皮定均、徐子荣和郭林祥勒马下鞍,站在岭上观望。首先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是特务连。
郭林样给大家鼓劲:"战胜干渴,加快速度!"徐子荣也鼓励大家说:"争取速度,就是胜利里八小时拿下一百里!"
站在末尾的是皮定均,当特务连连长王金生走过来的时候,看他满脸淌汗,便叫警卫员把水壶拿起来递给王金生。王金生说:"不喝不喝,保证八小时走完一百里。"
皮定均关切地说:"这也是命令。"
王金生喝了一小口水,传给身边的指导员张静波。张静波也只喝了一小口,两人转身要走,皮定均把他俩叫回:"站住,喝,全喝下去。"

他们相互看了一眼,张静波先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用手掌抹了一下下巴颊,把水壶交给王金生。王金生举起水壶,一仰脖,"咕咚咕咚"地喝了剩下的一半水。
这时,战士们从他们身边走过,会意地笑了,步伐也变得轻快了。
从远处传来飞机的声音,越来越近,皮定均喊"卧倒!"行军中的指战员就地卧倒,朝夭架起重机枪,一架日军战斗机出现在视野里,气氛有些紧张。还好,它没有俯冲,按原来的航向由东向西飞去。
这一天,支队不是向南朝着黄河前进,而是向着东南方向走。给人一种感觉,支队要扑向平汉铁路了。人们不知道部队指向何方?去执行什么任务?可是,走着走着,队伍又拐向西南走。战士们嘀咕:"不要说敌人不知道皮司令的神机妙算,就连我们也搞不清楚向哪去!
下午六点,完成一百里行军任务,宿营在山西阳城。

皮定均、徐子荣在一民宅宿营。刚一坐下,太岳四分区唐天际司令员,就进屋通报工作情况说:"奉中央和北方局的命令,拔掉了黄河边的敌伪据点,已经派一个连和豫西地方工作队的二十八位同志,过河在南岸接应你们了。"
皮定均、徐子荣感激万分,握着唐司令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徐子荣间;"渡口选在哪里?''
唐天际说:"在河清渡口,由豫西地委组织部长史向生同志组织船只等候。"
皮定均查阅了地图,对徐子荣政委说:"明天下午赶到王屋镇,距清河渡口还有九十里路程。"
一言末了,通讯员端来两大碗黄河鲤鱼,发出阵阵扑鼻的香味。皮定均一看,激动地说:"老唐啊,如此麻烦,您太破费了。"唐天际笑着说:"给支队准备的晚餐,全是清蒸黄河大鲤鱼,预祝你们抗日成功!"

"好!抗日成功!"屋里一阵开怀大笑。
特务连指导员张静波查哨,发现六班的住房里有动静,进去一看,见是皮定均带着警卫员在查铺,警卫员提着马灯,从一个个战士身边走过。张静波说:"请首长回去休息吧!"
皮定均说:"你看战士们太累了,三个蚊子叮在脸上都不知道。"
灯光照亮了一张娃娃脸,也照亮了他腮上的三个蚊子,皮定均轻轻拍一下,把蚊子拍死了,战士还没有醒。
"首长,你累了,请回去休息吧"
皮定均似乎没有听到张静波说话,还在看那张被三个蚊子叮过的娃娃脸,自言自语地说:"越是在战士疲劳时,我们越是要照顾好他们。"
张静波悄悄地批评警卫员,"你不应该让司令员出来!"
警卫员说:"他不听我的,他说他出来转一转透透风。"

一张脸一张脸都看过了,皮定均才往外走,一边问张静波:"带了多少干粮?多少子弹?"
张静波说:"每个战士带了十几排子弹,四五颗手榴弹。"
"子弹带多了!"
"干粮少吃点可以,打起仗来没子弹不行啊!"
"你就关心打仗,就不关心战士们有没有饭吃。我们到敌后作战,可能一段时间粮食供应不上。你们要把子弹减少,补充上粮食!"
从皮定均这句话里,张静波才知道,不是扑向平汉铁路,也不是去支援陈赓,而是到敌后作战。他立即作出减少子弹、增加粮食的部署,并连夜动手,战士们的粮袋都一个个鼓了起来。
9月21日夜10时,刚睡下的皮定均被叫醒了。值班参谋给他一份中央军委打来的紧急电报:"敌人正调动兵力加强黄河防线,你们争取时间必须星夜过河!"

皮定均看罢电报,再也睡不着了,他披上衣服,找到徐子荣政委商量,决定连夜召开支队干部会。
人都到齐了,皮定均笑着对徐子荣说:"政委,给他们揭开宝盖吧!"
徐子荣自信地说:"部队自出发到现在,大家还蒙在鼓里,秘密该揭开了。我们这支部队是奉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过黄河,挺进豫西抗日的。今天,又接到中央军委的急电,要我们争取时间,务必星夜抢渡黄河。"
皮定均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通知部队吃干粮,喝足水,然后快速向黄河岸边靠近。序列是:三十五团在前,中间是直属队特务连,后面是三团。黄河中间有一小岛,驻有伪军,也可能打,也可能不打。迫击炮排要作好战斗准备,准备强行渡河。过河后,三十五团掩护三团过,特务连作后卫,以连为单位,快速翻过陇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