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曾红极一时,短短7年从中校升为二级上将,不料晚景那般凄惨
刘峙常对手下人说的一句话是:"我刘经扶是大智若愚的人。"他貌似忠厚,待人接物好打哈哈,口齿笨拙不善辞令,平日总是装出一副忠诚老实的样子,其实却内藏机谋,阴险狡作无比。服从蒋介石,尊重何应钦,拉拢顾祝同,是刘峙起家的基石。凭借这一点,他在短短七年中便由中校升至二级上将,三十八岁就当上省主席,可谓一帆风顺,红极一时。可是,在西安事变中他棋差一着,因算计不周而马失前蹄,得罪了宋美龄,受到蒋介石猜疑,从此开始走下坡路。在抗战中,原来被称为"福将"、"常胜将军"的刘峙,变成了"长跑将军"、"飞将军";到解放战争时更是丢盔卸甲,连吃败仗。少年得志的刘峙,恐怕说什么也无法料到自己的晚景竟是如此凄惨,他到达台湾之后,由于一直受到蒋介石猜忌和怀疑,再也没有受到重用,最终客死台湾。
一、从红极一时到备受冷落

刘峙字经扶,江西省吉安县庙背村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因放水被地主打死。母亲无靠,只好到吉安街上爆竹店里做爆竹,后嫁给店里老板。老板病死,又嫁给吉安一个姓李的卸任统带。这个卸任统带把她母子二人带到湖南老家。刘峙稍长,进入湖南陆军小学读书,后考进湖北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二期,毕业后被分派到东北军中当见习排长。因受歧视,回吉安家中闲居数月,才跑到广东投奔革命阵营。
刘峙十几岁时,受父母之命和杨庄丽结婚。杨目不识丁,以打草鞋为生。她贪婪专横,但对刘峙非常好。刘从东北回来,她给他做新衣。刘去广东,她帮助筹措旅费。刘在许崇智部下当连长时,杨只身跑到广东和刘共甘苦。因此,刘峙对杨是既爱又怕。
杨庄丽自知不能生育,在广东买了一个丑陋的丫头给刘峙做小老婆。后来,这个丫头生育子女六个,杨不准这些子女叫亲生母亲妈妈,只准叫姨娘,而要叫杨为妈妈。
杨庄丽视钱如命,从刘峙当师长起所贪污的钱,都归入杨庄丽腰包。从1928年起,杨庄丽先后在南京、上海、蚌埠、汉口、长沙、南昌、吉安、九江等处购买了大批房产、地皮和盐井、盐田,价值现洋五百万元以上。

有个黄佩芬,上海美专毕业后到北京师范大学念过三年书,能歌善舞。在开封时,原是杨庄丽请她做家庭教师,刘峙为她倾倒,后和刘峙通讯十馀年。1941年春,刘在重庆任卫戍总司令时,黄从合江来重庆,住长江旅馆,杨庄丽获悉,派两个便衣跟踪她。黄便打电话给刘峙,刘便派我(当时我是总司令办公室第三组主任)带同副官把黄接到化龙桥早已布置好的小公馆里。并命我以武力包围杨,说服她。从此,刘峙和杨夫妻反目。刘峙的思想作风
刘峙平日装出忠诚老实的样子,其实他内藏机谋,个性倔强,决定的事毫不动摇。他待人接物好打哈哈,口齿笨拙不善辞令;中文很有根底,附庸风雅,曾辑刊《庐陵四忠集》(欧阳修、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四人全集)。他从来不吃烟酒,也不赌博,经常穿着一身布军装下连队,步兵操典背得烂熟。他是服从蒋介石,尊重何应钦,拉拢顾祝同,其他的人一律瞧不起。
升官发财,是刘峙从军的根本目的。他贪污很有计谋,暗中叫老婆出面,和部下的军需处长、会计科长策划搞钱;自己坐在办公室里佯作不知道。他在广东当连长时,有两个军需上士,一叫朱缅基,一叫李文浩,一直跟着他为他捞钱,后分别任少将军需处长、河南省财政厅厅长。他在各处购置产业,都用老婆的名义或化名。但是刘峙的钱,没有一文汇到外国去。

1920年刘峙跑到广东,在粤军许崇智部下任上尉连长。1921年在赣军赖世璜部下任少校营长。1922年又在许崇智总部参谋处任少校参谋。黄埔军校创办后,何应钦把刘峙拉去当了中校战术教官。
黄埔学生组织教导团东征陈炯明时,刘峙任中校营长。陈炯明被消灭后,教导团回师广州,在赶走刘震寰、杨希闵的战斗中,刘峙立了战功,升任上校团长,后又升副师长。1926年蒋介石做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派何应钦任第一军军长,刘峙任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北伐时,刘峙的第二师作为总预备队,随同总司令部进抵岳阳,参与汀泗桥的战斗,追击敌人到武昌城下。后又随蒋介石回师江西,在南昌攻城中,消灭北洋军阀孙传芳部的邓如琢等三个师。不久开驻上海整训。
1927年,孙传芳渡江反攻,进逼南京,刘峙奉命从上海赶到龙潭,协同友军,把孙传芳打垮。之后,刘峙升任第一军军长率部进驻徐州。宁汉分裂时,刘峙奉命进军湖北,把鄂军胡宗铎、陶钧等军队打垮收编,后来刘峙在汉口兼任编练区主任,晋升为上将。

1928年国民党决定继续"北伐",进攻山东张宗昌部,命刘峙为第一军团总指挥,指挥第一军、第九年、第四军,向枣庄、临城、兖州之敌攻击前进,于5月1日夜进入济南城。
是年12月,唐生智在河南通电反蒋,湖南的何键态度不明,北方的冯玉样、阎锡山也跃跃欲动。蒋介石慌了手脚,亲笔写信叫刘峙能战就战,否则退回南京。刘峙凭他一股勇气,指挥第一军出武胜关与唐生智主力大战于驻马店,并暗中策动陕西军一个师出抄唐生智的后路,结果把唐生智打垮,使何、冯、阎不敢动。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通电反蒋,蒋介石晋升刘峙为二级上将,任"讨逆军"第二路总指挥,从山东回师河南,与冯、阎大军激战于许昌、新郑之间。中原大战,冯、阎大败,蒋介石打胜。战后刘峙马上做了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开封绥靖主任。
刘峙从1924年至1930年,死心塌地跟着蒋介石转战南北,可谓一帆风顺,红极一时,在短短七年之间,由中校升到二级上将,三十八岁就当上省主席,所以当时有"福将"、"常胜将军"之称。刘因而骄傲自满,在军事、行政用人方面,凡师长以上的只保荐保定军校同学,因此,先后和黄埔生胡宗南、黄杰、关麟征、陈明仁等搞翻。由于他对部下严,对自己宽,从而众叛亲离,慢慢地往下坡路上滑去。西安事变中的刘峙

1933年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下令,调刘峙任东路军总司令,驻抚州。刘峙舍不得离开河南,又认为回到江西后首先要和熊式辉摩擦,故托词不肯回赣,并亲书长信请何应钦从中斡旋,结果没有调动。蒋介石对此心怀不满,不久就把刘峙的河南省主席职务给予商震。
1936年12月8日,蒋介石到洛阳做五十寿诞。张学良也从西安飞来祝寿。事后据刘峙说:张学良向蒋提过建议,要求停止内战,组织各党各派联合抗日,受到蒋介石的训斥。接着蒋介石到了临潼。12月12日凌晨,开封绥靖公署接到陕西谍报组密电:"今晨临潼发生军事行动,委员长下落不明。"刘峙闻讯后,即电南京向何应钦报告,下令四十六军樊崧甫抢夺潼关,并命令陇海铁路停止客运。何应钦派刘峙任东路讨伐军总司令。当时刘峙忠实服从何应钦,全力以赴地分六路进逼西安,并用威胁利诱手段拉走杨虎城部下冯钦哉一个师。宋美龄偕宋子文、端纳乘飞机飞西安时,在洛阳停留三十分锺。宋美龄对刘峙说:"请你停止进攻西安,要注意委员长的安全。"宋走后,刘峙说:"我是奉南京统帅部的命令,你算老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宋美龄乘专机飞抵洛阳。刘峙带着总部高级军官到机场迎接,洛阳军分校主任祝绍周也带着学生到机场欢迎。这些军校学生在步枪上插着旗子,上写"欢迎校长胜利归来"、"打倒张学良、杨虎城"、"蒋委员长万岁"。蒋介石下机后看到这些标语,马上对刘峙说:"马上把旗手卸下,不准喊口号。汉卿马上就到,要安排和我同在一起。"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把脸一翻,发表一篇冠冕堂皇的文告,说西安事变是国法所不容,我统率无方,当引咎辞职。随即借病回到奉化休养。不久便定下几个决策,其中包括组织最高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调张杨部队离陕到豫改编。
刘峙仍驻洛阳指挥军事,威胁张杨部队就范调豫改编,并策动东北军骑兵师谭自新部投向中央军。当胡宗南、宋希濂的部队逼近西安时,张杨两部将领表示愿意接受和平解决,刘峙即把东北军的于学忠、刘多荃、缪澂流、王以哲、董英斌等部调到河南改编。此时,西北军也调出来了。何应钦指示刘峙的改编计划是:一、军、师、团、营长原位不动。二、副军、师长和参谋长调南京陆大深造,另派黄埔学生接任。三、副团、营长调中央军校受训,另派员接任。四、老弱官兵一律淘汰,发资遣散。
刘峙在蒋介石部下红极一时,到西安事变后告一段落。因为他得罪了宋美龄,露骨地追随何应钦,受到蒋介石猜疑,并认为何应钦、刘峙都已老朽,应该让位于陈诚、汤恩伯等少壮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