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牺牲前,在牢壁上写了一首诗,陈赓奇巧入此狱,和诗一首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早年在武汉中华大学读书。五四运动时,参加并领导罢课、示威,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与湖南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遥相呼应,团结教育青年,传播革命思想。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安徽、四川等地从事教育事业,开展革命活动。1923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及《中国青年》杂志主编兼上海大学教授,1924年国共合作后,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委。1926年他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兼黄埔中共党团书记,从此他与蒋介石打上了交道。恽代英讲授《政治学概论》和《中国国民党与农民运动》两门课,深受学生爱戴。当时在黄埔军校中他是最具有才华的"笔杆子"。他反对戴季陶等"西山会议派"的所谓"理论"。当戴抛出《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一文后,恽代英立即在《中国青年》第87期上发表《读〈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戴季陶所鼓吹的"仁爱性能说",只是企图实行"愚民政策","反对工农阶级势力的扩大与他们阶级性的发展"。恽代英作为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理论家,在与右派集团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这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和痛恨。因此恽代英被称为"黄埔四凶"之一,而其他三人是张治中、邓演达、高语罕。

1927年1月,在大革命的高潮中,恽代英回到了武汉,江城已是一派革命景象。2月份,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两湖书院开学,恽代英担任学校常务委员兼总政治教官。蒋介石"四一二"背叛革命后,4月23日恽代英在武汉阅马场举行了有武汉各界群众30万人参加的讨蒋大会,出版《讨蒋特刊》,发表了"讨蒋通电",拟写了"告各期全体同学书"、"讨蒋宣传大纲",号召"本校各期学生武装为讨蒋前驱","密拿蒋介石交人民裁判"。蒋介石在南昌获悉后,对这位文弱书生的"笔杆子"恨得咬牙切齿。在黄埔军校数以千计的教职员中,他最恨的有3位大员,一是邓演达,二是周恩来,三是恽代英。
在武汉,恽代英反蒋最力,他口诛笔伐,把黄埔军校师生的反蒋情绪整个儿调动起来了。恽这位对手不可轻视,于是蒋介石就下令全国通缉恽代英。蒋认为,邓演达和恽代英就是属于非杀不可这一类的劲敌,放了恽代英,等于放了百万大军。所以他一直注意恽代英的动向,四处缉捕,但一无所获。陈延年、向忠发、何孟雄、熊雄、萧楚女、李求实、林育南、邓恩铭、李硕勋、蔡和森等共产党"头目"都杀了,唯独恽代英没有音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当蒋在紫金山为中山先生逝世六周年纪念谒陵时,顾顺章为之供岀了恽代英。蒋介石礼毕,步出灵堂,朝西一望,只见明孝陵苍松翠柏,枝繁叶茂,大有王者之气,突然萌发了为自己选墓地的念头。他下令要肖萱即日来宁,为他在紫金山找块墓地。不提。

在国民党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听了顾顺章的招供后,起初还以为是顾顺章故意造谣。4月28日,王震南大驾光临中央军人监狱,来到"星"字监房,从口袋里他掏出恽代英在黄埔军校时戴眼镜的照片,并得意洋洋地说:"认识他吗?"恽代英看到自己的照片,心里明白国民党已知他的真实身份,王作林的化名被揭开了。他马上轻蔑而又自豪地说:"我就是恽代英!"王震南说:"恽老师,你受惊了,我们不知道是你,委屈你了,我马上报告蒋校长。"说罢,他转身就走了。听口气,这位王震南好像也是黄埔军校学生,但笔者查遍了黄埔军校同学录,也找不着他的大名。王震南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蒋介石面前报告:"他虽没有戴眼镜,但他一见了我,就承认了。"蒋介石连声说:"那好!那好!"蒋吩咐改善恽代英的待遇,先不要急,慢慢来开导。
从此,恽代英转到"智"字监,单人房,待遇好些。
恽代英是怎么被捕的呢?这话说来太长,只好长话短说了。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到上海沪东去开工人活动分子会。会议结束,在洋泾途中,突然碰到便衣特务捜查行人,他回避不及,不幸被捕了。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不管国民党反动派怎样严刑拷打,他始终坚定地回答:"我是一个失业工人!"由于被捕时,他机智地抓破了自己的面容,敌人认不出他就是恽代英,而按一般政治犯判处5年徒刑,把他关在漕河泾监狱,犯人名字叫王作林。在狱中,他说自己是武昌电话局的失业工人。在上海关押了5个月,又转至苏州,1931年又押解至南京江东门外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这监狱名义上是关押犯法军人,实际上大都监禁的是政治犯。恽代英虽说自己是"工人",但国民党狱吏见他气宇不凡,文质彬彬,在犯人名册上对"王作林"打个大问号。后来,国民党中统特务领着顾顺章来监狱辨认真伪,恽代英被顾一眼认出,于是就有了王震南拿着照片核对事实真相的那一幕。

蒋介石派了不少国民党大员前来劝降恽代英,好言抚慰:"你是本党中央委员,中国青年的领袖,黄埔军校的总政治教官,后来又是军校的实际负责人,为党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现在的军政官员中,大都是你的学生,你回本党工作,蒋校长绝不会亏待你,你的同事和学生会尊敬你,何乐而不为?"
恽代英只回答了一句话:"我生来就是苦命,享不了清福!"
在黄埔军校任过职的教官、恽代英当年的同事一个个来当说客,他们都碰了钉子。恽代英稳如泰山,坚如磐石,他不会拿信仰做交易。他从秘密渠道得到消息,周恩来曾派人通风报信,要他在4月底做好出狱的准备,党会派人来救他脱离虎口。然而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一切都化成了泡影。恽代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出狱无望,与其苟且偷生,不如视死如归,保全名节。所以,不管是谁来劝降,他多半一口回绝,有时干脆闭口不说一句话,使劝降者大失所望,只好悻悻然离去。
蒋介石从叛徒顾顺章的"自白书"中了解,1928年共产党"六大"以后,恽代英从莫斯科回到上海,担任共产党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和宣传部秘书长,一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搞地下工作。在"六大"前,恽代英从武汉跑到江西,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当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代理宣传委员会主任。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又参加广州起义,是行动委员会委员之一。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转移到香港,从事秘密的地下活动。由于他反对党内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反对李立三的错误盲动观点,被扣上"调和主义"、"机会主义"的大帽子,受到排斥打击。1930年春,恽代英被赶出中共中央机关,下放在上海沪东当区委书记。恽代英是国民党悬赏30万大洋搜捕的对象之一,他既不熟悉沪东情况,眼睛又深度近视,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但是,他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顶住压力,坚持革命,坚持斗争。他穿上工人服装,化名王作林,乔装为武汉来沪的失业工人,住进沪东贫民窑,深入到工人中去,不怕累,不怕苦,不在困难面前徘徊却步。恽代英是位能上能下的坚定的共产党员。

蒋介石是在黄埔军校认识恽代英的。在他的印象中,恽代英一副知识分子派头,难怪当过大学教授。在黄埔教官中,数邓演达最严厉可惧,而恽代英则最可佩可爱。恽代英天生让人有一种亲切感,蒋觉得恽代英的长相很像国民党一位已逝去的重要人物朱执信。蒋介石之所以对朱执信印象深,是因为孙中山曾将他与之比较过一番,夸奖他不仅意志坚定如朱执信,而且军事才能还犹有过之,这种比较实在是太抬举蒋了。爱屋及乌,蒋介石对朱执信那份好感也就推及至恽代英身上。其实,朱、恽两人虽然长相文弱,一副秀才模样,但气质还是有区别的。朱执信宽厚有长者风度,恽代英则坚毅有英雄气概。恽代英善于做青年思想工作,黄埔莘莘学子对恽代英崇拜得五体投地,都说他的文章改变了人生的价值观。有的在《中国青年》上见过恽代英的论文,仰慕大名已久。因此,恽代英踏上黄埔岛后,就成为学生们最欢迎的老师之一。恽代英讲课的方式不拘一格,他不喜欢在教室里照本宣科,而是常常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中间放一张桌子,由他即兴而谈,学生随便发问。恽代英理论修养高,人又善辩,加之言谈诙谐,且又幽默,这怎么能不让学生爱听他的课呢?蒋介石想到这里,吩咐侍卫官说:"你去请恽代英来,我便饭招待,与他好好谈一谈。"
蒋介石还在做梦,企图把恽代英软化过来,为他效劳。
恽代英被引进蒋介石的办公室。侍卫官请恽坐下。随后,蒋从侧门走出来。

"子毅兄,记得在广州黄埔岛吗?那时我们多有趣!"蒋介石不停地说话,怕冷了场面。恽代英回忆道:"我记得,当时在黄埔吃饭,就有明显的等级制。我初到黄埔,承蒙关照,让我享受与校长同等待遇。"蒋介石说:"可是,你后来不领情,还写文章批评我,说这是封建等级,铺张浪费,在革命年代,师生应同甘共苦,不能分尊卑贵贱,高语罕与你一样,指责我搞特殊。"
两人从黄埔创校谈到北伐,蒋介石不由得气愤填膺,说:"在武汉,你天天在写文章骂我,还发动那些无耻之徒骂我,事情都过去了,我不计较。只要你回心转意,党内、军内任何职务由你挑,绝对满足你的要求。"
恽代英说:"我是苦命,当不了官,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
一餐饭吃得十分不痛快,送走恽代英。这时杀与不杀的两难情绪又袭上蒋的心头。"杀之可惜,纵之遗患",经过几天慎重考虑,蒋介石在办公室写下手令,就地枪决恽代英。
1931年4月29日中午12时,牢门打开了,恽代英唱着《国际歌》走出监狱。在刑场上,他毫无惧色,气宇轩昂地演说:"蒋介石走袁世凯的老路,屠杀爱国青年,献媚于帝国主义,较袁世凯有过之而无不及,必将自食其果!"敌人急忙执刑,第一个执刑者两手颤抖,许久扳不动枪机,执刑官连忙又换一个人,又与前者一样,最后换了个姓朱的老手,让他开枪。恽代英在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之后,随着一声枪响,就倒在血泊中了。时年36岁。

恽代英临刑前,在牢壁上写了一首诗:
浪迹江湖忆归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说也奇巧,两年后,当陈赓被叛徒指认出来,关进恽代英原来住过的监狱里,他触景生情,想起恽代英的那首诀别诗,于是也在壁上套用原韵,和了一首:

沙场驰骋南北游,横枪跃马几春秋。
为扫人间忧患事,小作南牢试作囚。
英雄所见略同,正是:热血沃中华,英名标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