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太忠将军记忆力惊人,战场上千个地名烂熟于心,能不打胜仗吗?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当中,从来就不缺能人异士。我们知道"活地图"李达,记忆力惊人,晚年都能对2000多个地名倒背如流,非常厉害。尤太忠将军和李达将军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尤将军也是一位记忆力超群的人。
一、自幼记忆天赋过人
1918年12月,尤太忠在河南光山一个农村家庭出生。将军和许多贫苦家庭的孩子一样,为了讨口饭吃,给别人家放牛。在光山这里,小孩子的活动是非常少的,可以玩的东西自然也不会多。在将军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乡间私塾前的那一片大草地。这里是将军少时的乐园,也是埋藏在心里十分的珍贵的少时梦想。

年幼的将军,经常把牛牵到这片草地上来放。因为这里离私塾最近,可以一边放牛一边看着其他孩子读书。这个让将军羡慕不已,也常常幻想自己坐在里面读书的情景。
有一次,将军照样把牛牵到草地上,自己便在私塾的墙边蹲着听。当时,里面的学生正在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听着听着,将军觉得这个特别有趣,便跟着学生一起默默记忆。让人意外的是,将军一诵就会。关于小时候这段《三字经》,将军直到老年都记忆犹新。1996年3月3日,78岁的尤将军和吴东峰先生交谈的时候,兴头一起,便毫无准备的朗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朗诵下来,字字不差,同样还抑扬顿挫,有了诵读的味道了。
我们还能回忆起幼年时的事情么?记忆中最深刻的又是什么呢?对于尤将军而言,便是那蹲在私塾墙边学习的景象了,那是一颗渴望知识的心和无意识之间展露出来的超常的天分——高超的记忆力。能力出众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不一般。在革命年代是,是一位战将;在和平年代,也会是某个领域里有着杰出才能的人。

二、过耳不忘
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稍不留心,便会身首异处。如果一个人有了过目不忘的本领,那就像是人生开了挂一般,不仅大大的保障了战斗的成功率,而且也保证了战友的生还率。尤太忠将军便有这样的外挂——过耳不忘。
在尤将军担任中原野战军6纵16旅旅长的时候,将军便展现了一次过耳不忘的本领。当时将军去纵队开会,上级安排兵力部署。会议结束之后,尤将军回来便立刻召集大家开作战会议,同时把纵队的命令传达。神奇的是,尤将军并没有使用任何纸质的文件或者说是任何的笔记,直接拿着地图就开始给大家安排。
16旅当时有三个团,将军直接指着地图说,那个团什么时候出发,该怎么走,中途会经过哪些地方,什么时候可能会到达那个地方,东南西北是怎样的一种状况,时间一秒不差。所有的人安排得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去做,碰到情况该如何应对,心里门清儿。等到将军把作战会议开完了之后,大家便受到了纵队发来的文字命令。说句实在话,大家看着将军侃侃而谈,虽然看着条分缕析的。

但是,大家心中还是存有疑虑的,万一有那个地方错了呢?打仗这件事儿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是性命攸关的事情,自己还是要细致一些,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但是,经过大家反复查看,才发现和尤将军说的分毫不差,没有一点出入,完全一模一样。所有的人都十分惊奇,同时对将军是佩服不已。各团的领导对尤太忠将军露的这一手是赞叹了许久,大家便按照尤将军所讲的执行。最后,结果当然是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同时,大家在行进的时候发现尤将军就像是亲自来勘查过地形一样,比地图还要更详细一些。大家还惊奇的发现只要按照将军说的办,就是最省时省力的,根本不需要再花费太多的精力在分解地图上,因为尤将军就是行走的地图。按照他说的做,准没有错。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尤将军"活地图"的名号也渐渐的被大家知道了。正是因为将军记忆力太好了,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大家都非常想要知道,每天大家做的事情,吃的东西和面对的情况都大同小异。尤将军是怎样做到有这么好的记忆能力的。大家都想知道原因,同时也想向尤将军学习,自己要是也可以像尤将军一样,那岂不是妙事一件?当大家向尤将军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尤将军的答案,让大家纷纷沉默了,同时也更加的敬佩将军了。尤将军说:"这是没有文化逼的。别人用笔记,我用心记。你以为我想费这个脑子记这些东西?打仗是要死人的,我如果记错一个字,可能就会有很多战士做出无谓的牺牲。谁不是爹生娘养的?他们把儿子交给我,我岂敢有半点马虎。"

没有想到答案居然是这样的。尤将军把人命看得这样重要,逼着自己把所有的内容记清楚。其实,尤将军一直认为自己没有文化,担心自己的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是因为自己,有无辜的生命消失了,那他一定会良心难安。所以,他更加用心去记住所有的东西,争取不忘记。
当然,尤将军本身记忆力确实很好。不然,就算是有这份心,没有与心性相匹配的实力,那才是灾难。正是因为将军的重视和自身本身自带的天赋,将军才成为了"活地图"。跟着将军干革命真的是满满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会让人对战斗更有信心。就算是遇到了困难,想到还有将军在,一定会在最快的时间之内,把自己救出来,也不会丧失斗志。这份精神的鼓励比什么东西都要来得更加直接和贵重。
相信这也是将军受大家爱戴的原因之一,一个自带振奋人心外挂的将军,更会让人真心追随。
三、背下朝鲜上千处地名

战争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抗美援朝战争当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天生不占"地利"。朝鲜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志愿军确实不清楚。大部队一到朝鲜,便会投入战斗,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作为一名将领,面对这样的情尤况应该怎么办呢?尤将军当时想了个办法,让自己的夫人给自己抽背,不停地熟悉朝鲜的地名,争取对自己作战范围内地点背下来,免得打起仗来抓瞎。
尤将军夫人王雪晨经常站到朝鲜地图对将军进行考查。为了真正达到目的,王雪晨抽的地名是将军看不清的那些地方,这样就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哪儿。除非,自己早已经在心中画了一幅地图,仅仅凭着地形就可以答出名字来,这样做便可以达到效果了。王雪晨便指着其中一个地方问:"何地?"将军马上回答是哪里哪里。接着,又连续指了十几处地点,将军都一一答之。结果是全部都正确了,王雪晨还有些不相信,因为记忆的时间很短,便指着几处偏远的地点问将军,将军依然一口答出,王雪晨才不得不信。
其实,关于将军能记忆这么多的地名,王雪晨也十分惊奇。因为将军这个人并没有读多少书,文化程度不高,怎么做到指到哪个地方便认出哪个地方,一字不差?同时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朝鲜的地名和中国的地名差异大,取的名字本就生僻,非常不好记。可能就相当于现代人背诵屈原的《离骚》,英国人背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样,就算是记住了,也很容易忘记和出错。

但是,尤太忠将军却可以做到丝毫不差,是因为将军是早就把地图上上千个地名全部烂熟于心了,根本就不怕抽查。可见,将军所用的功夫之深。
是的,尤太忠将军除了记忆力好之外,便是用心的程度。一个人在什么地方付出就会在什么地方收获,这是更古的不变的铁律。将军把打仗这件事刻入骨子里,自然便会无意识之间都注意到这些问题。更何况地图是如此重要的工具,当然是会更加重视了。因为在意,所以铭记。当然,历史最终证明了将军的付出是值得的,胜利终将属于中华民族。
经过时间的洗礼,现在读来,我们依然会被尤太忠将军感动。这份感动是来自于一位开国将领朴素的愿望,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活下来。要知道,在那样的岁月里,活着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一种奢望。或许真的在我们后来人所不知道的地方,有许多的革命前辈,在为了后辈可以站着"活"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份情谊,就算是后人不晓得,但是并不代表他不存在,他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