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而合!彭总提前入朝失去联系,发出电报与毛主席电报决心一致

1949年 10 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取得辉煌胜利,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但是,面对长年战争造成的满目疮痍和百废待兴,新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朝鲜战争爆发前,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正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医治战争创伤上。

随着国内大规模战争的结束,为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面临着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准备进军台湾和西藏;二是消灭残余土匪,安定地方秩序;三是参加生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教育工作,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五是整编和复员工作。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政府立即武装干涉朝鲜内部事务,并派遣军队入侵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打乱了中国政府的计划,迫使中国人民必须做出新的战略抉择。

不谋而合!彭总提前入朝失去联系,发出电报与毛主席电报决心一致

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虽然节节胜利,但中共中央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密切关注战局发展的同时,中央估计到,由于联合国军的干涉,朝鲜局势有恶化的可能,中国对此不能疏于防范。1950年7月 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 13兵团所辖第 38、39、40军和在齐齐哈尔从事农业生产的第42军,以及炮兵第1、2、8师等部队,共计25万馀人,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保卫我国东北边防,并准备在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1950年9月,朝鲜战争形势发生重大逆转。 10 月1日深夜,刚刚参加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庆典的毛主席,收到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永联名发出的紧急求援电,急切盼望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直接出动,援助朝鲜人民军作战。

邻人有难,唇亡齿寒。如果朝鲜全境失陷,中国大陆,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安全也将面临严重威胁。但是面对各方面的种种困难,中共中央要作出出兵朝鲜同美国军队作战的决定,这个决心实在不好下。1950 年 10 月上半月,在毛主席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会议,讨论是否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在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并全面分析参战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于10月5日,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立即在东北边防军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同时并决定由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不谋而合!彭总提前入朝失去联系,发出电报与毛主席电报决心一致

在决策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中央高层领导和军队高级干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意见。据当事人回忆,出兵朝鲜是毛主席一生中最难做出的决策之一。经历了18个昼夜的苦苦思考,下达出兵命令后由于苏联方面的原因还出现过两次暂缓,最后还是决定出兵参战。

1950年10月19日,美军和南朝鲜军攻陷平壤,随后兵分多路继续向北快速推进。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让自己的士兵回家吃上美味的火鸡和果派。尽管美国政府此时已经收到来自中国的警告"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但是狂妄至极的麦克阿瑟却认为:中国人"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最多,他们可能派五六万人进入朝鲜",但是他们没有空军,如果南下,"那一定会遭受惨重的伤亡"。即使有俄国的飞机来支援中国的地面部队,也不足为患,因为"俄国空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地面部队根本就配合不来"。麦克阿瑟还骄横地断言:"假如中国人要向平壤进军,那里将会有一场血腥的屠杀。"

麦克阿瑟为他的预言付出了代价,他错把一只下山的猛虎看成了长角的绵羊。正是在平壤陷落的同一天,1950年10月19日,鸭绿江边细雨霏霏,阴云低垂。新中国的英雄儿女们高唱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朝鲜战争并没有结束,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帷幕。

不谋而合!彭总提前入朝失去联系,发出电报与毛主席电报决心一致

1950 年10 月19 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毛主席的命令,开始跨过鸭绿江,隐秘进入朝鲜。按照预定计划,志愿军第 13 兵团第 40军从安东过江,向球场、德川、宁远地区开进;第 39军从安东、长甸河口过江,军主力向龟城、泰川地区开进,另派一部分兵力进至枇岘、南市洞设防;第 42 军从辑安过江,向社仓里、五老里地区开进;第 38 军尾随第 42 军过江,向江界地区开进。

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之前,毛主席在 10月 13日和14日,就根据掌握的敌情,初步确定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当时,美军越过三八线后,还没有迅速向北进犯,毛主席估计人民军在三八线以北尚能防御一个时期。美军如果进攻平壤,还需要一段时间。美军占领平壤后,如果向德川进攻,时间就更为延后了;如果不向德川进攻,那么已经北进到元山的南朝鲜军(10月10日占领元山),一般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地孤军冒进。

据此,毛主席对志愿军的初期作战进行了构想。他认为,志愿军入朝后,应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到三道防御阵线,保持平壤、元山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人占领。在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如果平壤的美军和元山的南朝鲜军两路来攻,则可以用必要的兵力钳制平壤的美军,而集中志愿军主力部队,歼灭由元山方向来攻的南朝鲜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打某些孤立的美军。

不谋而合!彭总提前入朝失去联系,发出电报与毛主席电报决心一致

毛主席还考虑到,如果敌人在六个月内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志愿军就不去打平壤、元山,而应继续加强工事。在弄清楚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在苏联的武器装备运达、装备部队后,待空中和地面均能对敌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条件,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的敌人。如果志愿军在工事修好后,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敢出来进攻,则可将志愿军一半左右的兵力开回国内练兵待命,等到打大仗时再派往朝鲜战场。这样算来,大体估计志愿军应在六个月以后再谈反攻问题。彭德怀根据毛主席的这一战略意图,迅速对志愿军做出了"积极防御"的指示。他命令部队入朝后,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结合起来,以反击、袭击、伏击等战法,来歼灭与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彭德怀要求部队,先在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利用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如此,可以控制一定的地区,制止敌人的进攻,以稳定朝鲜局势。

但是,出乎毛主席、彭德怀意料的是,就在志愿军入朝的同时,朝鲜战局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0月19日,美骑兵第 1师、美第 24师和南朝鲜第1师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已经占领了平壤。10月20日,美第10 军的陆战第1师、第7师分别由仁川、釜山,运至元山港海域准备登陆。南朝鲜第1军团的首都师则由咸兴、兴南北进,占领了北青、新兴。

不谋而合!彭总提前入朝失去联系,发出电报与毛主席电报决心一致

同日,美空降第 187团在肃川、顺川地区实施了空降。西线的南朝鲜第 2军团,距离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只有90至130公里;东线的南朝鲜第1军团首都师,已经进到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而此时,志愿军仅有五个师渡过鸭绿江,进到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以南地区,距离预定防御区域还有120至 270 公里的路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先敌到达了。

毛主席依据朝鲜战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联合国军"分兵冒进的情况,当机立断,作出新的指示。他于21日,两次电示志愿军部队,要求其放弃原定的组织防御计划,改取"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

10 月 21日凌晨2 时 30分,毛主席致电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及高岗、贺晋年,指出:

(一)伪首都师由咸兴向长津前进。伪三师似将进至咸兴。伪六师改由破邑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伪七八两师第一步向顺川、军隅、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龟城。以上五个师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义州一线。截至此刻为止,美伪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二)估计伪首伪三两师要七天左右才能进到长津,然后折向江界。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该两师,则以四十二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四十二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六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三)如伪六师(较强)由破邑(在铁路线上)至德川的路上能有朝鲜人民军一部作有力的阻击,则该敌可能要到十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才能占领德川,如果我四十军(全部)能于二十三日赶至德川、宁边地区,则可以绕至伪六师的后方(由东面绕至南面铁路线附近),让出正面给他军使用(三十八军或三十九军),如果太迟,则敌将先占德川。(四)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

不谋而合!彭总提前入朝失去联系,发出电报与毛主席电报决心一致

一个小时后,毛主席又发出一封电报,要求志愿军部队应争取战机,迅速完成战役部署。

电报指示:十三兵团部应即去彭德怀同志所在之地点和彭住在一起,并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便部署作战。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与此同时,早期入朝、因电台缘故失去两天联系的彭德怀,在大洞与金日成会谈后,也根据敌情的最新变化,致电邓华并报毛主席和高岗指出:

鉴于敌人疯狂向北进犯,决心改变原定进至朝鲜蜂腰部组织。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同志,在五十多年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彭总的电报与毛主席的电报是一致的,最高统帅与战区统帅的决心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