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前夕,林聂风尘仆仆闯进门,毛主席嘱咐:年轻人,千万要挺住
一、挺进九峰山
红军长征前夕,林彪、聂荣臻接受任务后,顺道来到毛主席住处,看望毛主席。
经过一年来的浴血奋战,林、聂二人十分想念毛主席,作为第一军团的最高统帅,林彪认识到了一个真理:红色苏区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的前途将黯淡无光。
毛主席见林、聂二人风尘仆仆地闯进门来,急忙给他们让座,贺子珍也热情地接待他们,给林、聂二人沏茶。
毛主席半开玩笑似地说道:
你们为什么到这里来呀?这一段时间里我这里是门可罗雀哟!
林彪腼腆地一笑:"我们红一军团前些日子在福建温坊作战,今天才从前线回来,接受总部的新任务。"

"什么新任务?"毛主席吃惊地问道。自从李德充当要职以来,毛主席被排斥出中央军委,整日无事可做,但他却时常在自己的屋里,查看地图,根据从前线传回来的消息推测红军的作战情况,关心红军的前途。"
"要作战略转移。"林彪回答。
沉默了一会儿,聂荣臻忍不住问道:"主席,我们要到何处去?
毛主席忧郁地说:"到命令你们去的地方去。"
分手告别的时候,毛主席一把抓住林彪的手,眼中闪出希望的火花,深情地说:"年轻人,千万要挺住!"
10月16日,林彪、聂荣臻率领红二军团从瑞金以西的宽田、岭背出发,开始战略大转移。
当时,根据地的老百姓奔走相告,前来送别。正当夕阳西下,秋风凄紧,送别的驻留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站满了整个山坡;红军战士们一步一回头,不忍就此离去。
红军没有保住他们这城同声共息的热土地,许多战士在临行前都伤心地哭了,老百姓更是伤心,红军出几里地,仍听得到他们摧肝裂胆的呼喊声,哭泣声。

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忙坏了坐镇南昌的蒋介石,他立刻调兵遣将,在湘江以东筑起了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四道"钢铁封锁线",妄图将红军消灭在"流窜"途中。
为了掩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组成的中央纵队突围,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同红九军团一道作为部队的左翼,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同红八军团作为部队的右翼,筑起两道血肉长城,慢慢向西推进,很快突破敌人两道封线。
11月初,红一方面军分两路从南雄经聂都、王润进入仁化。当时陈济棠部和红一方面军签订了借道的协议,布防在这一带的黄若天部遵上司密令,放红一方面军过了仁化,红军攻破城口。
蒋介石知道后,大骂陈济棠,并调集刘建绪、薛岳、周浑元等部队"追剿"红军,严令陈济棠,白崇禧在粤、桂边堵截红一方面军。
红军攻破城口,撕开了国民党布署的第三道封锁线,但中央红军本部却迟迟不到。此时,国民党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有的已经从江西、福建追上来。

中央军委马上致电一军团,命令森彪率部占领乐昌以北有九峰山,以掩护中央纵队突出粤汉路封锁线。
这时,红一军团得到情报,广东敌军正兼程赶往乐昌。林彪于是决定,不占九峰山,冲过乐昌去。
为此,林、聂二人在共事以来发生了第一次争吵。
"那怎么行呢?"聂荣臻反对道。
林彪见聂荣臻不同意他的观点,便陈述了他的理由:"你放心,我估计敌人还没到达乐昌。"
"我也估计敌人可能没有到达乐昌。但是,我们的两条腿怎么能够跟敌人的车轮比速度呢?就算我们冲过去了,中央纵队怎么办呢?敌人把后面的八、九、五军团截断怎么办?"聂荣臻没有让步。
"前方将士在前面流血牺牲,他们在后面拖拖蹋蹋,何年何月才闯得出去?生死存亡之际,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这是争取最后胜利的要诀,我是军团首长,可以见机行事。"林彪把手一挥,"就这样定了。"

"不行!"聂荣臻一口拒绝。两人闷着头不开腔了。
这时,左权出来缓和气氛。他提议暂不行动,先派一个连到乐昌侦察一下再定。
聂荣臻强硬地说:"派人侦察是可以的,但是部队必须按照军委命令向九峰山推进。"
林彪无奈,只得表态。"就依你的吧。"
11月6日下午3时,红一军团到达乐昌麻坑圩。
这时,军侦察连前来报告,乐昌大道已看见大批敌军。林彪心里一惊,埋头沉思一会儿;突然,他发现身上有一根电话线,他对电话线端详了一会,便顺着线走,不一会找到了电话机。
林彪见到电话机后,欣喜若狂,他试着摇了两下。过了一会儿,电话铃自己响了。
他习惯地拿起话筒:"什么事?"
"你们发现赤匪了吗?"话筒里传来一声广东话。原以为是总政报告情况的林彪一愣"是敌人。"聂荣臻和左权也听得清清楚楚,两人面面相觑。
林彪灵机一动,用一副大大咧咧的口气说:"我们是中央军,刚刚来这里接防,没有发现'匪'活动。你是哪里,你们是怎样布防'赤匪'的?

电话是乐昌附近一个民团团长打来的,他哪里知道听电话的是"赤匪"军团长林彪,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全部讲了出来:粤军邓龙光部的3个团已经开始乐昌,1个团的部队一往九峰山。
林彪脑门浸出了几滴冷汗。他暗自庆幸:"亏得聂政委阻挠;否则将酿成大错。"他急令二师第四团立即行动,昼夜兼程奔赴九峰山,拼死抢占阵地,掩护大队通过。他自己也来率后续部队攻击九峰山南侧的茶岭,监视九峰山之敌。
九峰山上的守军是阵济棠部独立第四师,师长邓龙光。他命令部队在仁化停留两日,第三天才派1个团上山,也是为了履行"借道"的协议。这时,林彪已经派大部占领了九峰山。红一方面军未经什么战斗就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
在湘粤边界地区,有两条南北流向的大江,一条是潇水,一条是湘江,两江之间,相距50公里左右。潇水西岸是道县县城,也是这一地区第一大渡口,红军数万人马要过潇水,必须经过道县。蒋介石利用这两道天然屏障,调动20多个师,数十万兵力,埋伏在与湘江平行的桂黄公路一线,阻挡红军过江。
形势异常严峻,红军渡不过潇水、湘江,势必全军覆没。

中央军委将占领红军北上的生命线——道县县城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最能打硬仗的红一军团。
林彪,荣臻接到任务后,马上向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交待任务。
陈光火速回师向团以上干部传达作战命令,并与刘亚楼商量决定由四团担任主攻,五团迂回配合。
11月20日,四团在团长耿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以每天100里以上的速度急进。
下午5点30分,红四团到达道县县城东岸,并用极快的速度抢占了道县城南的水南街。
第二天凌晨,红四团官兵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水南街处架设了一座浮桥后,立即向道县县城发起攻击。当时,城内只有1个连的正规军和部分民团武装。红四团攻势猛烈,敌人慌忙撤退。
不久,红五团官兵也从上游强渡潇水,火速攻占了道县西门的一带阵地。

22日,红一军团另两个团占领道县。林彪和聂荣臻又向二师师长指示,要四团、五团赶快在潇水架桥,使中央领导和红军大部队能够快速过江。
红四团一接令,很快动员全体官兵在城南架设了数座浮桥。
这样,中央军委和其他红军部队顺利地过了潇水。
蒋介石得知情况,却神色坦然地说:你们过了第一江,第二江你们插翅难过。
于是,他急忙将何键部和的4个师调到桂北全州,将薛岳的4个师集合到黄沙河,将白崇禧的广西军配置在全州、界首、灌阳一线。这样、湘江沿岸150公里的地段,几乎全被他们控制了;
除此以外,蒋介石还将他嫡系部队周浑元的4个师、李云杰的2个师,如同拉网似的从背后压向红军。
为了阻截周浑元、李云杰部,彭德怀率领红一师主力两个团,在后卫防守潇水西岸,为红军渡湘江赢得了很多时间。

本来,中央纵队按林彪红一军团行军的速度,在蒋介石网没扎牢之前,占领全州、灌阳等地,早已渡过江去了。然而,博古、李德却不懂军事,舍不得丢下从中央苏区带走的"破钢烂铁",致使部队行动迟缓,贻误了战机,害得彭德怀顶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在后面死死防守,林彪在前突破缺口后,又不见大部队来,赶紧回师援助,保护中央纵队通过。结果到了11月25日,中央军委下令渡江时,已经很难渡过去了。
5月12日上午,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除政治局委员外,参加会议的还有彭德怀、聂荣臻、杨尚昆和林彪。
在讲到军队问题时,毛主席话锋一转,面色十分严肃地说:"近几个月来,特别是第二次东渡赤水以来,我们运用大迂回、大穿插的战略,不但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而把他们弄得昏头转向,精疲力竭。当然,我们自己也很疲劳。现在,敌人不但打不着我们,而且总不知我们的去向。如果我们不在赤水上渡来渡去,灵活机动地变换作战方向,忽东忽西,迂回穿插在敌重兵之间,我们能够主动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追堵吗?能打垮侯之垣的八个团、吴奇伟的两个师吗?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对这次迂回穿插有意见,说怪话,还有的写信给中央总书记,要求改变军事指挥,这是短见、错误的,是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在作怪。大敌当前,这种思想非常有害,应该丢弃,以维护全党、全军的高度团结和统一。要相信现在的中央领导是正确的。对于这一点,不能丝毫的动摇。

毛主席虽然未点林彪的名,坐在板凳上的林彪已经听出味道来了。他不高兴地低着头,一言不发。
毛主席的话刚讲完,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唯独林彪没有鼓掌。掌声一停,周恩来正要讲话,林彪抬起头辩解道:"我给中央写信,没有别的目的,也是希望革命少走些弯路嘛"
毛主席批评他:"你还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
林彪不再申辩。
会理会议,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以后,毛主席向下属屡屡提起这次林彪个人造成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