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刚上台,就宣布撤销台湾中立化,毛主席:那就打下去

敌人在战场上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只好又回到板门店来寻找出路。不过,此时白宫的首脑已经易人了。

1953年1月20日,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站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东正厅专为举行典礼建造的平台上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34届总统。这一天阳光明媚,好似春天提前到来一样。人们一致以为艾克运气好,于是喜气洋洋,纷纷涌来,使庆典成为美国历史上参加总统就职典礼人数最多的一次。

艾森豪威尔在夫人玛咪和前总统杜鲁门等人的陪同下走上平台。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双排扣大衣,颈上围了一条白色围巾,十分引人注目。宣誓仪式在弗雷德文森大法官的主持下进行。他把手高举过头,手指作V字形,发表了就职演说。其中,有这样一段特别动听的言词:“我们寻求的和平,不只是让大炮停止轰鸣,减轻战争的痛苦,也不只是避免死亡。和平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平不只是精疲力竭的人们的歇脚点,它更是勇敢者的希望……”

至此,他在口头上还是呼吁和平,主张及早停止朝鲜战争的。美国人民也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要求他迅速履行竞选时的诺言……”可是,仅仅上台12天,他却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声称不惜冒扩大战争的风险,来赢得这场战争。其实这并不奇怪,他在骨子里与杜鲁门是一丘之貉,决不甘心败在中朝人民的手下。2月2日,艾森豪威尔发表了第一个国情咨文,宣布撤销台湾“中立化”,放蒋出笼,妄图动用蒋介石武装去威胁中国大陆。他说:“我们确实没有责任去保护一个在朝鲜同我们作战的国家。”2月3日,他即以新任美国总统的名义与出兵朝鲜的“联合国军”的16国代表商谈,意欲对中国实行封锁,甚至包括轰炸中国本土和在战术上使用原子弹。

艾森豪威尔刚上台,就宣布撤销台湾中立化,毛主席:那就打下去

风云突变,山雨欲来。

然而这一套与盼望和平的人们的心愿背道而驰,刚一露头便遭到了猛烈反对。许多人指责艾森豪威尔自食其言、言而无信,主张在战俘问题上寻求妥协、以求实现停战。就连他的主要盟友英国的新老首相丘吉尔和艾登也表示:决不同意因使用蒋介石武装而导致朝鲜战争的扩大。英外交大臣干脆在下院发表演说:“封锁中国是一种错误。”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艾氏的叫嚣更是嗤之以鼻,毫不畏惧。2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针锋相对地指出:“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横蛮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国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讲到这里,全场顿时响起了宏亮的掌声。像春雷一样,在神州大地上滚动,在世界的东方滚动……

也许是这种雷声震撼了艾森豪威尔,也许是这位军人总统的良心发现——他探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太大了,也许他本来只是给国内外的反共专家们做做样子,反正不久他便收起了那些自欺欺人的疯话,主动向着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方向迈步了。

2月22日,在美方单方面中断板门店谈判4个月零2个星期之后,马克克拉克又根据总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示,写信给金日成和彭德怀:建议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病伤战俘。很明显,这是他们发来的一个恢复谈判的试探信号。

我们从来是不关闭和谈大门的。

艾森豪威尔刚上台,就宣布撤销台湾中立化,毛主席:那就打下去

可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苏联领袖斯大林元帅于三月初去世了。苏、中、朝领导人都在为丧事忙碌着。周恩来总理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了隆重的葬礼,并与苏共新领导人协商,统一了步调。这样拖了7个月之后,金日成、彭德怀于3月28日发出了致克拉克的复信:同意交换伤病战俘,并认为战争期间交换伤病战俘问题的合理解决应导致全部战俘问题的顺利解决,使朝鲜停战得以早日实现,因此建议立即恢复板门店谈判。

3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就朝鲜谈判问题发表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一致主张,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停战谈判代表应即与联合国军停战谈判代表开始关于在战争期间交换伤病战俘问题的谈判,并进而谋取战俘问题的通盘解决。……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馀的战俘移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的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这一提议并非放弃日内瓦公约的遣返原则,也非承认美国所说的有所谓拒绝遣返的战俘,而是为中止朝鲜流血而采取的新步骤,以便将在对方恐吓和压迫下心存疑惧、不敢回家的我方被俘人员在停战以后移交中立国,并经有关方面的解释,以保证他们公正遣返。”

第二天,金日成首相发表声明,热烈支持周恩来提出的新建议。

第三天,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也发表声明,支持周恩来和金日成的主张,并提议联合国应有中、朝两国政府的合法席位。

周恩来不愧谈判高手,他的提议既坚持了我们的原则立场,又给了进退维谷的艾森豪威尔一个台阶,得到了国际人士的一致欢迎。

很快,克拉克来信同意复会。

4月6日,

艾森豪威尔刚上台,就宣布撤销台湾中立化,毛主席:那就打下去

停战谈判联络组会议又在板门店举行了。朝中方组长仍为李相朝将军;“联军”方组长又换了一位叫丹尼尔的美国海军少将。5天后,一份《遣返病伤被俘人员协定》达成签字。

冰河解冻了,春水将不可遏止地奔流……交换病伤战俘说来就来了,给准备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中朝谈判代表团党委副书记、前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负责战俘工作,那几天他忙得不可开交。首先他与南日、乔冠华等人研究制定了一个遣接方针:要求按重伤病、轻伤病以及传染病分批交回。之前,双方先交换名册和病历,以便对方作准备。随后,杜平又给有关部门发了电报。他说:“……遣返的每一战俘伤病员,必须具备较完全之病历摘要,以中文为根据,另须准备英文翻译材料”,“每批出一发之车队,除在每一车头上对空铺一长宽各一米之红布,车厢后面插一长宽各一米之红旗外,尚须自带4米长、10厘米宽之红布2块,于小休息时在休息地点附近铺成“红十字”作为对空标志;每批车队应有行政干部、医护人员二警卫人员、翻译人员随行,以便途中管理照料……途中有死亡危险的严重伤病战俘,不应于此次遣送。

“事无巨细,周密详尽,可见我方是高度重视这次工作了。同时。又在开城建起了一些临时医院。调来了好一个文工团、电影队。准奋热情接待朝中方面的病伤战俘。

艾森豪威尔刚上台,就宣布撤销台湾中立化,毛主席:那就打下去

4月20日,板门店公路两头响起了隆隆的汽车声,病伤战俘遣返正式开始了。

正是仲春季节,田野里、山坡上,盛开着一簇簇鲜红的金达莱。许多住在开城的朝鲜老乡,不断地用河水泼洒公路,冲洗得路面非常洁净。他们正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接亲人的归来。

九时正,以美国宪兵乘坐的一辆吉普车和一辆中型卡车为先导,六辆运载朝中伤病员的救护车开过来了。车队快到接收区时,忽然从车窗内伸出一面面红旗,同时传出来一阵阵昂扬的战歌:

雄纠纠,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啊!好样的,不屈的志愿军战俘。

车门打开了,中朝接遣组的同志们大步走上前去,绽开热情的笑脸说:“亲爱的同志们,现在你们到家了,祖国欢迎你们……”

“是啊!到家了。回来了,祖国万岁!”

受尽磨难的朝中战俘人员有的拄着自制拐杖、有的由战友搀扶着,泪流满面地走下车来了。

艾森豪威尔刚上台,就宣布撤销台湾中立化,毛主席:那就打下去

本来,美方也很重视这次“小交换”,企图借此落个好形象。遣返前,临时给伤病战俘们发了呢料军服,赠送了打火机、香烟和手纸等物品,还特意通知了新闻界。所以,首批遣回的战俘一到达,一大群美国记者就蜂拥而上,要抢拍“美军优待俘虏”,“礼品丰富,满载而归”的镜头。不料想,我们的被俘人员下车后纷纷脱掉他们发的新衣服连同那些小物品一齐狠狠扔在地上:“呸!去你娘的假惺惺,我们嫌这些东西脏!”

刹那间,手捧照相机的西方记者按不下快门了,张着大嘴愣在那里。负责遣返的美方军官也手足无措,一个个灰溜溜地躲在车里不敢出来。

相反,从我方战俘营驶出的满载美、李军归俘的救护车,却充满了温馨和友好。他们一律穿着中朝方赠送的蓝色工作服,满面含笑,从敞开的车窗内探出头来,向我们执行遣返任务的工作人员频频挥手,高声喊着:“古得拜——再见!”

鲜明的对照,弄得“联合国军”官员们哭笑不得,狼狈不堪……

下午,南日大将和杜平主任代表中朝两国军队,来到临时医院看望归来的伤病人员,向他们表示关怀和慰问。

临时医院门前,搭起了松枝牌楼,一条大字横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欢迎归来同志重回祖国怀抱”。医生和护士们来往忙碌着,给伤员们消毒、换药、检查身体……南日和杜平走遍了每一个病房,看望、问候、宽慰:“好同志,你们吃苦了!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好好休息,有什么困难尽管提。”

许多人握着他们的手不愿松开,眼里闪着泪花,连声说着:“首长、谢谢!谢谢祖国人民的关怀。”

艾森豪威尔刚上台,就宣布撤销台湾中立化,毛主席:那就打下去

第二天上午,交接工作继续进行。双方的“斗法”也有了新的名堂。从昨天下午至晚上,参加遣返工作的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用松枝、红花搭起一个庄严、美丽的彩门,正上方用中朝文写着“祖国怀抱”四个大字,两侧分别贴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标语。美国人看见了,也不示弱,连夜也竖起一个彩门,上写“自由之路”字样,但毕竟不能同我们艺术家们相比,凑凑合合,寒掺极了……

此外,由于第一天的交接中他们出乖露丑,便把一肚子气撒到战俘身上。遣返伤病战俘的救护车车窗上,被他们涂抹上黑泥巴、钉上木板子,甚至对归来人员威逼恐吓:“不许唱歌,不许携带红旗,不准丢弃发给的衣物。否则,我们将严惩!”

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光辉的,在归来的路上,我方被俘人员不怕打骂,依然高唱中朝歌曲,吓得敌人心惊胆战。尤其令人敬佩的,他们还斗智斗勇,躲避敌人的搜身,带回许多精心制作的红旗。4月23日那天,归来了一批朝鲜人民军战士,他们下车后,每人都从身上取出一小块红布:有的绑扎在伤口上,有的缀补在内衣里,还有的用鲜血染红的备用纱布,然后凑到一起像排积木一样地拼啊、拼啊。不一会,竟拼连成两面巨大的鲜红的旗帜,一面是朝鲜国旗,一面是五星红旗。

啊!原来他们用分散秘密携带的办法,躲过了敌人层层检查,终于把两面胜利的旗帜带了回来,由此可见,历尽磨难的朝中战俘们多么盼望早日回到祖国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