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只剩老母亲,想上前线遭拒,老母亲找人武部长慷慨激昂说番话

1984年4月底,我军一举收复了老山、者阴山。

战斗结束不久,我军踏着焦土,绕过弹坑,来到空气中仍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的、举世瞩目的者阴山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峰一石,记下了越军的累累罪行;也记下了许许多多祖国优秀儿女创造的动人心魄的英雄事迹。

哦,者阴山有这样一群边陲民兵——来自西畴县董马区7个乡37个村寨的45个普通老百姓——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战斗集体,为了夺取战斗胜利,在这里无私地洒下了汗水和鲜血,在这里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在这里捧献出了拳拳赤子报国心!

西畴县董马区民兵担架二排,在收复者阴山战斗中,先后为炮兵阵地和4个高地运送各种弹药、干粮1300多箱,其中送往前沿阵地289箱;后送伤员50人,其中直接从火线上抢救下来的有15人;装卸各种物资25车,运送各种物资1.65万公斤,运送战利品277件;在紧急关头,有多名民兵在前沿阵地直接参加战斗,为者阴山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战后,上级给民兵排记了集体一等功,给排长王国康记了二等功,有35名民兵立功受奖。1986年10月,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们“者阴山支前英雄民兵排”的光荣称号。

董马区距离者阴山不到70公里。近年来,这里的民兵群众耳闻目睹了越军在我边境线犯下的一桩桩、一件件侵略罪行,无不义愤填膺。都盼望着上级一声令下,立即奔赴战场,狠狠惩罚越南侵略者!

小伙只剩老母亲,想上前线遭拒,老母亲找人武部长慷慨激昂说番话

4月25日,县政府通知区里迅速组织一个支前担架排,准备执行任务。消息传来,民兵们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跑到区乡政府请战。共产党员、退伍军人骆荣富,第一个到乡政府报名。他恳求地说:“我在部队锻炼过,年轻力壮,没有负担,请首先考虑我。”乡领导想到他已有29岁,尚未结婚,就对他说:“你的实际问题多,还是让其他民兵去吧。”他一听,急得不行,扭头就往区公所跑。来到区上,他紧紧地把区领导缠住,直到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

家住董马街上的民兵罗荣强,听说要组织担架排,马上跑到武装部报名。部领导考虑到小罗的父亲已故,年老的母亲需要他照顾,没有同意。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小罗白发苍苍的母亲又亲自来到武装部对部长说:“你们小看了我老婆子。我参加工作几十年了,难道这点觉悟也没有?荣强身体好,吃得苦,你们就让他去吧!”出发时,母亲拉着罗荣强的手,一字一句地吐出仿佛经过深思熟虑的话:“孩子,你就要上前线了,我没有什么说的,只有一句话:争取为国立功啊!”

锅地圹乡的民兵李先堂,原来准备进城搞副业,听到上前线的消息后,放弃了挣钱的机会,到乡政府报名以后,每隔两天就跑去打听什么时候出发。临行前,未婚妻小声地对他说:“先堂,放心去吧,我等着你。”

正在乡下检查工作的区专职武装干部王国康,听说者阴山前线有任务,县里给区里分了一个带队干部的名额,便立即赶回区上。他1977年参军。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他是连队的尖刀排战士。在攻克某高地时,排长光荣牺牲,他作为指定的代理排长,英勇果断地指挥全排作战,为战斗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战果,战后,上级给他们排荣记了二等功,给王国康记了三等功。有人说打过仗的人或多或少有一种后怕感,而王国康则不是这样。他回到区上,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请战要求,理由有三:一是自己是退伍军人,有责任积极参军参战;二是1979年参加过自卫还击战,对付越南侵略者有一定经验;三是身体素质好,家中无多大牵挂。区里同志知道他刚结婚不久,劝他晚一步再去,可王国康哪里肯依。经过他的再三恳求,说服了新婚的爱妻,担负起率领民兵排上前线的重任。

小伙只剩老母亲,想上前线遭拒,老母亲找人武部长慷慨激昂说番话

董马的民兵,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毅然抛开个人和家庭的一切,挺身站了出来。就这样,在通知下达后不到两天,一个精悍的民兵担架排组织起来了。出发这天,全排只用了4个小时就从方圆120公里的区域内集中到了区上。下午,全排民兵到县支前办报到时,多出了两人。这时领导决定动员两人留下,民兵们谁也不愿意,最后排长没办法,只好指定让身体较弱一点的陈子亚和廖邦亮留下来。他俩听排长一宣布,急得快要哭了,说什么也要跟民兵排一起走。后经县支的办再三做工作,他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支前队伍。

为了准时赶往前线,担架排像支离弦的箭,沿着泥泞的山间小路,风雨兼程。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28日下午赶到了战云密布的者阴山下。

战前的准备工作紧张而又繁重。刚来到这里的董马民兵,来不及喘气歇脚;顾不上疲劳和饥饿,立即加入了抢运炮弹的行列。大家争分夺秒,扛了一箱又一箱,卸了一车又一车,从下午一直搬到深夜。

由于长途行军和连续搬运炮弹,民兵们困乏极了,眼皮直打架,每走一步都想倒下来歇一会儿。可是,大家知道战前时间的宝贵,谁也没有停下。只是边干边揉揉眼睛,拧一下身上的肉,竭力打起精神,把瞌睡和疲乏赶跑……

天刚亮,民兵排又接到了向我军坦克阵地运送炮弹的任务。从炮弹堆放处到坦克阵地距离有800多米,全是高低不平的黄泥小路。天下着雨。经雨水一淋,路滑得脚都站不住。每箱坦克炮弹有58公斤,民兵们每人扛起一箱,顺着溜滑的山路,艰难地向前行进。一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跤。

民兵副班长鲜思富,由于开进途中生病,加之连夜搬运弹药过度,摔倒了在稀泥路上怎么也爬不起来。排长命令他下去休息,他不肯,歇了一会儿又咬着牙继续扛起炮弹向前走去。

17岁的小民兵杨兴跃,身体十分瘦小,但他不甘示弱,同大家一样一个人扛一箱炮弹,跑了一趟又一趟。民兵们奋战了十多个小时,终于把这批炮弹运到了坦克阵地。

夜幕降临了。上级决定,让民兵排配合部队完成收复者阴山的作战任务。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民兵们背着弹药,物资,同主攻部队一道向冲击出发地前进。

通向一、二号高地的道路位于三号和一五三高地之间。地形十分险要。有的地方坡陡路滑,连根草也没有。民兵们背着四五十公斤重的弹药.物资要爬上去,十分艰难.有的爬上去两步又滑下来。进展缓慢。

小伙只剩老母亲,想上前线遭拒,老母亲找人武部长慷慨激昂说番话

排长王国康心急如焚。只见他咬咬牙,使劲把双手插进泥土里,弓着身子往上爬。民兵们看在眼里,紧随其后,用手抠住泥土,一步一步向上爬去。手抠出了血,指甲和肉分开了,疼痛钻心。可是谁也不吭一声。他们忍着疼痛,以顽强的毅力向上攀登。

民兵李福云,在行军途中喝了生水,一直拉肚子。排长王国康曾几次叫他休息,但他考虑到全排任务重,一直忍受着。在向冲击出发地开进时,在短暂而又漫长的1000米山路上,他竟连续拉了6次!他浑身上下软绵绵的,双脚直打颤。可是并没有趴下。他以坚强的意志与病魔搏斗,与困难抗争,紧跟着队伍,在陡坡上攀登。可以想象,他比其他同志要多付出多大的毅力和代价啊!

民兵吴志章身体瘦弱,加上一昼夜才吃了一碗稀饭,此刻,早已饥肠辘辘,疲累万分。走着走着,胃一阵阵痉挛,作呕想吐。他刚想紧闭住嘴,一口鲜血涌了出来!他没有吭气,脚步也没有停下来。只用手背轻轻抹了一下嘴唇上的血,咬咬牙,又跟了上去……担任主攻任务的指战员,看着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董马民兵,激动地竖起大姆指,连声称赞道:“了不起!真了不起!不愧为者阴山下来的‘骆驼队’!”

30日清晨6点40分。者阴山上烟云、火光四起,随即传来一阵阵隆隆的爆炸声。收复者阴山的战斗打响了。

我军炮火刚一延伸,主攻部队立即迅猛地扑上了一、二号高地。不久,被打懵的敌人清醒过来,坚决组织力量向我疯狂反扑。

一时间,阵地上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敌我之间争夺十分激烈。

我主攻部队伤亡不小,情况十分危急。这时,紧随其后的装甲民兵上来了。看着眼前的情景.民兵们怒火冲天。他们在王排长的指挥下,跳进战壕,主动投入了战斗。带枪的民兵向敌人射出一排排仇恨的子弹。没有武器的民兵,全部投入包扎伤员和抢运伤员、烈士。

排长王国康看到部队一名重机枪射手牺牲了,副射手当了射手,就派李先堂去给他当副射手。这个战士高兴极了。他边打边对小李说:“快趴下,我教你打。现在重机枪的作用很大,万一我牺牲了,你来接替我!”“紧急情况下学起来也快,不一会儿,李先堂就操起重机枪向敌人横扫开了。经过一阵苦战,民兵们和部队指战员一起打退了敌人的反扑。

敌人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恼羞成怒地用军炮向我一、二号高地疯狂轰击。一时间,阵地上硝烟四起,弹片横飞。突然,两发炮弹落在二号高地左侧不远处。随着“轰!轰!”两声爆炸,一位副指导员光荣牺牲了,守在重机枪旁的民兵李先堂和部队的机枪射手同时负了伤。

王排长立即组织民兵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伤员。由于上高地时扛的是弹药和火箭开辟器,没有带担架,民兵们只好背着、搀扶着伤员往下送。

小伙只剩老母亲,想上前线遭拒,老母亲找人武部长慷慨激昂说番话

李先堂看着腰间的伤口,又急又恼。他恨敌人的疯狂:他怨自己不小心,偏偏在战斗激烈的时候,机枪打得上瘾的时候,负了伤!要知道,这是他盼望已久的、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真枪实弹的战斗啊!

“快!抢救伤员!”李先堂听到排长嘶哑的命令后,迅速扯下外衣,简单地包扎了一下自己的伤口。又转过身去,扶起一个脚上负伤的战士,扯开急救包,将战士的伤口包好。接着,他又忍转疼痛,挺身站在重机枪后,双手紧紧捉住枪把,两眼喷火,盯住前方。

第二梯队上来了增援的战友要接过李先堂的枪,让他下山去,他执意不肯。经过指导员的再三催促和命令,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重机枪,扶起身旁负伤的战士,一步一拐地向山后走去。

堑壕里还躺着两个伤员,一个重伤,一个轻伤。阵地上的民兵都救护着伤员下山了,只留下排长王闽康一个人。怎么办呢?身负重伤的战士看到王国康那一瞬间的犹豫,就指着轻伤员说“我不行了,你背他下去吧!我等后面的同志。”听到这话,王国康的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战士啊!在生死紧要关头,他们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不行!只要有支前民兵在,就不能把你扔下!”王国康走上前去,见重伤员流血不止,他就用在部队学到的急救技术,很快进行了包扎,尔后把重伤员背在身上,又伸出一支手扶起轻伤员,艰难而又缓慢地向后山转移。

一、二号高地的反斜面,是敌人炮火封锁的重点地段。敌人不时地打来一排炮弹,妄图切断我军前后方的联系。

王国康背着伤员,顺着泥泞、溜滑的小路来到这里。又听见一阵尖利的啸音,自远而近飞来。不好!王国康凭经验判断是敌人的炮弹袭来了。他迅速将背上的战士放下,一支手顺势把扶着的战士推倒,紧接着一个身子扑在两名战士身上。“轰”的一声炮弹爆炸了。王国康的耳朵被震得嗡嗡直响,气浪掀起的稀泥、石块砸在他的背上。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摇了摇.又伸伸胳膊,动动腿,还好,没有事。他马上爬起来,察看两个伤员伤着没有。伤员激动地回答:“没有!你伤着没有?”

"没有事,只是震了一下,快走!"王国康又扶起、背起伤员向山下走去。两个伤员的热泪,夺眶而出,流了很久、很久……。

王国康把伤员送下阵地,听到前沿枪声还很激烈,就带领民兵背上弹药,冲上阵地和部队并肩战斗。部队一位指挥员见民兵也到了第一线,又感动又着急,他考虑到民兵们的生命安全,便说:“王排长,战斗这么激烈,你把民兵带下去,不要越过规定的地段。”民兵们则说:“解放军同志不怕死,我们民兵也是不怕死的!”

在紧张的前运后送中,民兵们时刻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哪怕是一口水、一碗饭,也要让给战士、伤员。

这天,从清晨到中午,民兵们来往奔波于山上山下,顾不上吃饭和喝水。饥饿,疲劳和热浪袭击着他们。多想能坐下来歇口气,吃点东西啊。可是不行,激战正酣的阵地上需要民兵!

小伙只剩老母亲,想上前线遭拒,老母亲找人武部长慷慨激昂说番话

下午两点左右,他们扛着弹药又来到了阵地上的指挥所。这时,骄阳似火,热风灼人。民兵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精疲力尽了。

班长胡永先迫不及待地取下水壶,刚准备喝口水润润喉,突然发现一个头上扎着绷带,满脸泥土的战士,倒举起水壶,张开干裂的嘴唇想喝水,可是倒了又倒,一滴水也没倒出来。看到这个情景,胡永先把举到嘴边的水壶慢慢地又放了下来。他小声地对大家说:“我们忍一下,把水留给部队的同志吧!”大家默默地点了点头,把水全部留给了阵地上的战士。

又有一次,民兵们刚端起碗,还没有动筷,听说有一批伤员还没有吃上饭。排长对大家说:“宁肯我们多饿一会儿,也不能让伤员饿肚子”于是,民兵们又把一碗碗饭端到救护所,喂给伤员吃。

30日上午,王国康带着民兵们从阵地上背着抢救下来的第一批伤员往山下运。由于慌不择路,他们被一道几米高的陡崖挡住了。这道崖不很高,但横在山坡上,空手也难下,何况还背着伤员。退回去重新找路吧,时间又不允许。王国康参加过1979年的自卫还击作战,他深知,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锺把伤员送到救护所,就能减少伤员的流血和痛苦,就能减少危险和死亡。

怎么办呢?民兵和伤员都期待地看着他,等他拿出主意来。“搭人梯下!”他想了一会儿,果断地下了决心。

这时,正好从崖下路过的坪寨民兵,看到了他们的困境。共同的奋斗目标,把素不相识的民兵的心紧紧连结起来了。民兵毫不犹豫地在崖脚搭起了一座人梯。

坪寨民兵一个叠一个地站在崖前,用双手紧紧抓住崖缝.让董马民兵背着伤员踩着他们的双肩,从崖顶下到崖脚。这人梯,断崖前屹立的人梯,铺平了下山之路,为伤员赢得了时间,赢得了生的希望。者阴山的人梯,体现了支前民兵对子弟兵的多少深情厚爱啊!

下午,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董马民兵棑在火网中起伏穿行,抢救伤员。一班长罗荣富、二班长胡永先带领一批民兵,抬着担架向山下救护所奔去。

山陡、路窄,加上一夜的雨,来往的人又多,有些地段的小路滑得几乎站不住脚。民兵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摔倒.加重伤员的痛苦。

半山腰,有一座十多米高的陡峭岩壁。狭窄溜滑的小路从岩脚的斜坡上穿过。稍不留心,就可能顺着倾斜的山坡滚下去。担架过不去了。

一班长罗荣富顾不得擦擦脸上的汗,急忙跑到前面去察看坪寨民兵搭人梯的事,给了他启发。他决心组织民兵建一道人墙,保护着伤员安全通过这个难关。“来几个人,到危险的地方去,蹲下来用脚当路基,让其他人踩着过去!”罗荣富边说边朝前走。

小伙只剩老母亲,想上前线遭拒,老母亲找人武部长慷慨激昂说番话

胡永先、陈坤云、李福云等6个民兵迅速跟了上去。他们用手扒开路面上的淤泥,使劲往土里扦,双脚蹬在斜坡上,蹲了下来。一个个蹬稳了,抓紧了,蹲住了,用膝盖和身躯铺出了一条新的路基,用身体筑起一道保护墙。“同志们,快过!”二班长胡永先大声喊着。

抬担的同志,一个,一个,又一个,踏着民兵的膝盖往前走。充当路基的民兵,扦在土里的手像有无数钢针在来回戳着,膝盖像断了一样,手和脚痛得直发抖。民兵们没有吭声,紧咬钢牙,强支身体,坚持着,坚持着,保护着担架队越过了险阻。

就这样,董马民兵排不分昼夜的战斗,接连3天3夜没有合过眼,凭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为者阴山的战斗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