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高考入人大,毕业不就业,一家9口住一间土屋,靠低保度日

1994年高考入人大,毕业不就业,一家9口住一间土屋,靠低保度日

人生的幸与不幸究其根源都与其自身的选择有关。

她以692分的成绩考入985高校,是幸运的。她毕业后择业屡屡碰壁导致精神抑郁,是不幸的。在幸与不幸之间,她选择了一条看似最省力,却注定最终更为坎坷难行的路。] l f A她就是伍继红,一个人大的高材生、六个孩子的母亲、精准扶贫的低保户。

深山陋室

初夏1 ( $ 6 @的一个上午,江西北部修水县上杭乡大山里的十二坊村,一处黄土夯实墙体的简陋) 3 z土房映入眼帘。墙上的黄土已经斑斑驳驳,有几处的墙皮已经Z a A X H | U 2 !K l G l 8落。房门黑漆漆的却显然不是油漆过的,而是那种经历了久远年月的侵蚀木质表层腐坏发霉的颜色。门一旁横竖支起的竹竿上晾晒着随意搭着几件皱巴巴的衣服。唯一有点现代气息的是不知怎么固定在土墙上的电表,薄铁制成的外壳上早已銹迹斑斑。

还没走近门口,房里就已经传来了阵阵嘈杂声。有人踏过地面的跑动声,有孩子的哭闹声,还有女人的焦躁的呵斥声。循声m I 2 , ~ *走进门内,在稍微适应了房内阴暗的环境z @ n 3 A n w M 6后,看到一个瘦削的略微驼背的女人正站在黄土垒成的灶台前,双手挥动着铲子在锅里铲着什么。不知道是由于灶台过高,还是大锅太深,7 v @ A女人穿着凉鞋的脚不得不翘了起来。

1994年高考入人大,毕业不就业,一家9口住一间土屋,靠低保度日

灶台还算完好,一侧的灶眼下还留有少许燃尽的草木灰l 9 c ) . r。木质的大锅盖斜靠在窗子这边N 3 i 9的土墙上。窗子徒有窗框的形状,未见一块玻璃,外面被几根不甚齐整的木板随意地钉着。女人对面的土墙被油烟熏的乌黑,墙角的天棚上,外面遮雨的油布已经翻了进来,一束光线斜斜地透着。或许是由于雨水的侵蚀,墙角留下了长长的一道天然的水痕。

赤贫的名牌大学生

当修水县上杭中学的老R O R师吴美华陪同= z % & Z扶贫干部走进来后,房子内的几个3 x Z Q 9 y e孩子立刻停止了喧哗和跑动,一起呆呆地望着站在门口的两个人。最小的那个看样子二三岁的样子,眼眶下还残留着些许泪花,似乎是刚刚哭过。与其他的哥哥姐姐不同,小家伙竟然赤着两个小脚丫站在满是尘土的地上,或许是还没有适合他穿的鞋子。吴美华来之前已经大致了解到了这家的状况,但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弄得吃了一惊。

1994年高考入人大,毕业不就业,一家9口住一间土屋,靠低保度日

这时女人也转过了身,帮扶干i ; z k | . l T部在一旁介绍道:这位就F i q Y是这家的女主人伍继红。女人深邃的目光望向两人,挤出了一抹微笑并使劲G 9 ) r a地点f 7 Z y y B 0了点头。帮扶干部接着道:z ; { U b 她可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学生哩。吴美华听后又是一惊,女人看样子四十来岁的样子,据此回溯二十年,那个时候的大学生与现在相比可是稀有的多一个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怎么会生活的如此窘迫?

女人似乎猜到了吴老师所n # % z S思所想,拿过一个梯子,在房子的高处够下一个油纸包,取出了里面的一叠证F b k Z m f H书。吴老师发现女人拿出来的毕业证书竟然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那可是那个w / r h n c S z m时代与北大、3 j p I 0 e S X清华比肩的国内最著名的z F ` E三所大学之一啊,能考到这里的哪个不是天之骄子。这些似乎都与眼前这个穷困潦倒又略显木讷的- C z x { { - D女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d l K Q # e但女人除了毕业证书以外,大学的奖学金证书、大学入学简历以及北京市公务员报考资格证书都应有尽有,这一切都说明女人没有说谎。

1994年高考入人大,毕业不就业,一家9口住一间土屋,靠低保度日

垂头丧气的择业经历4 A M : l s !

伍继红,1974年生于江西赣州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就是P { C U - |一个听话的孩子,平时少言寡语,但对老师说过的知识改变命运却始终坚信不疑。贫困的生活造就了她坚忍的个性,瘦削平平的外貌也让伍继红在与人接触的过程? ? )中似乎总也放不开的样子。一个典型的农村女人的样貌。1994年,伍继红老师说过的知识改变命运似乎应验了。她不仅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名牌的人民大学。这在当c ] 5 b时无疑是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但造化弄人,在过了四年幸福的大学生活后,1998年,国家出台文件,毕业生不包分配了。这对于本身就是学的档案学这种冷门专业的伍继红来说,就业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毕业后,在北京d ) J就业无果后,她跟+ v W G x /着同学辗转去了天津、广州等多个城市寻找机会,但都以失败告终) S 2。这里当然有专业冷门的原因,但伍继红本身的木纳气质和略显畏缩的样貌也是屡屡受挫的原y u X因之一。

1994年高考入人大,毕业不就业,一家9口住一间土屋,靠低保度日

但毕竟有名牌大学的学历背景,不久伍继红就在广州的一家软件公司找到了一份整理档案的工作,月薪三千,在那时已不算低了。但或许是父亲的突然离世给了伍继红不小的打击,在回到原工& 2 R 4作单位不0 ; D z ) x ! 7 `久就因为琐事与同事产生矛盾而辞职了。此后,伍继红还找过制作贺卡和日历的工作,甚至还在服装厂钉过纽扣。可以说越混越差。这时Y 4 N T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人出现了。

两任丈夫五个孩子

2 ] 0 Y / E h 个人就是她的第一任丈夫,他的中学同学郭长华。郭长华面对着这个昔日的同班学霸,情愫顿生,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就~ b N $ U $直接领回了修水老家成了亲。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伍继红便不再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全职主妇。或许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生活让本就不喜言谈Y N f { f &的伍继红更加的孤僻了~ ) ? } , e N ^ 在生下了女B v 0 W ` K ] u儿后,被医院诊断为精神抑郁。五年后,郭长华终于抛弃了这个不怎幺正常的妻子,而此时伍继红又有了身孕。

1994年高考入人大,毕业不就业,一家9口住一间土屋,靠低保度日

伍继红挺着个大肚子找到了公公的家里,但只看到年迈的公公一个人,前夫已不知所踪。就在她走投无路之际,经人介绍认识了上杭十二坊村的邓高华,人还不错,比她大一岁,没有结过婚,只是家里条件差,别无长物,一间土屋两个老人,所以三十多了还没娶上媳妇。此时的伍继红只想有个人- b * Z Y能收留她,哪管什么条件K % Q . v o k好坏。

婚后一个月e t 8 5 l w `就生了第一个孩子。此后又连续生了四个孩子。算上两个老人,一家九口挤住在那一间土屋里。每月仅靠邓高华在外打工的千八百元的收入生活,如果没有低保,恐怕连饭都吃不上。

又一次幸运

如果说1994年的高考是伍继红人生的第一次幸运的话,那2018年她算是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幸运。母校人民大学的师生在看到吴老师在网络上对伍继红的介绍后,向她伸出了援手。当年的班主任亲自带队来看望伍继红。后续在师生的帮助以及地方政府的扶持下,伍继红也住上了二层小楼,生活也出现W U u ` K F ; 了大幅的改观。伍继红的大学生身份让她收获了更多的! P 4 5 b 2关注,她的境遇似乎也渐渐有了起色。

1994年高考入人大,毕业不就业,一家9口住一间土屋,靠低保度日

伍继红一个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b + | G j % t $沦落到0 P ] H y靠低保度日的不堪窘境O c d ^ / * 有人说是因为专业太冷门找不W N V D 0 Q d到工作,有人说E e C ; g P是因为她毕业后赶上了国家不包分配,还有人说是因为孩子生得太多负担过S & X重。实际上有一条最重要的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她自身的不努力、不抗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q f : C A ^且过的思想最终害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