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瑰潜伏国民党18年,曾因不好女色不贪财,被杜聿明怀疑身份
无名英雄郭汝瑰,蛰伏于敌人内部18年。身居国民党军事领导地位的他,多次冒险为我党传递重要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当共产党的军队进攻川渝地区时,时任四川国民党22军团司令的郭汝瑰,在电文中宣布起义投靠共产党,郭汝瑰的投靠,使解放军不费一兵一卒,就解放了西南地区。
消息传到蒋介石耳朵里的时候,他气急败坏大骂郭汝瑰“郭小鬼,坏我大事!”蒋介石妄图利用西南地区易守难攻的特点,实现重返大陆的野心,却因郭汝瑰的“投降”功亏一篑。
对于郭汝瑰的背叛蒋介石痛心疾首,可蒋介石不知道的是,郭汝瑰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这次“投降”不是背叛而是回归!

作为潜伏在敌人心脏处的共产党,郭汝瑰的这18年充满了艰辛和隐忍,在替敌人做事的同时,要不漏声色地传递情报,最难的是身居高位,在名利场中依旧坚持心中的信念。
外出求学,只为保家卫国
1907年,郭汝瑰出生于一个世代读书考取功名的书香之家,在科举制废除的前夕,郭汝瑰的父亲还在为科举考试而努力,后来虽然功名不再科举不再,但郭家世代读书,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依然重视。
十几岁的郭汝瑰跟着父亲前往成都求学,进入成都联合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次青年运动,不仅让有志学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还为全国青年带来了各种进步思想,郭汝瑰就在这时候,对社会主义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
郭汝瑰中学毕业之后,父亲鼓励他报考上海同济大学学医,而郭汝瑰则更倾向于学习工业技术,用科学技术救国。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郭汝瑰一时没了主意。

犹豫不定的郭汝瑰,请教了几位在上海学习的老同学,老同学的一番话,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同学陈廷栋说“兄弟呀,要我说这政治不上轨道,不管是学医救人还是实业救国都是空想,你还不如去广东干革命。”
恰巧这时,正在为广东革命政府做事的堂兄郭汝栋,建议郭汝瑰去考黄埔军校。一年后,郭汝瑰成功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5期学员。
郭汝瑰上军校期间正是国共合作紧密时期,校内有许多教官是共产党人,作为一个深受进步思想影响的年轻人,郭汝瑰常常去听萧楚女等人的讲座,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
正所谓是一山不容二虎,蒋介石越来越不能容忍日益壮大的共产党,于是在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看着四处被屠杀的共产党人,前一刻还是自己的同学朋友,下一刻便死在了国民党的枪下,郭汝瑰十分痛苦,也十分反感蒋介石的这些做法。

因为对社会主义思想有绝对的好感,在得知自己的同学袁镜铭是共产党时,郭汝瑰便请求袁镜铭介绍自己加入共产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郭汝瑰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意外与组织失去联系18年
蒋介石公然撕毁了国共合作协议,全国笼罩在一片“剿匪”的阴影中,面对如此紧张的局势,郭汝瑰提前被组织派到四川,他的任务是让堂兄郭汝栋阻止杨森出兵帮助蒋介石攻打武汉。让郭汝瑰没想到的是,堂兄一边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一边派人向蒋介石表示衷心。
国民党势大,堂兄郭汝栋在不久后,便彻底归附于蒋介石为其做事,不久后郭汝栋接到了,蒋介石下发的彻底“清共”命令,虽然郭汝瑰从未明确表示过自己是共产党,可瓜田李下,郭汝栋还是决定把堂弟送到日本读书,以躲避灾祸。
就在这时候,郭汝瑰的入党介绍人袁镜铭被意外杀害,能证明郭汝瑰是共产党身份的关键人物没了,与组织失去联系的郭汝瑰只好留学日本,郭汝瑰心想:去日本躲避一下也无所谓,如果能学到一些本领,也能为革命做贡献了。

少年郭汝瑰不知道,自己这一走再回来,就是与组织阴差阳错彼此错过了十几年。
1930年,郭汝瑰来到日本读书,远在异国他乡郭汝瑰生活的憋屈,每每到了教学的关键时期,教官总是想尽办法不让中国人接触,面对日本人的敌意和打压,郭汝瑰只能用十倍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他勤奋刻苦只为有一天能带着知识本领振兴祖国。
郭汝瑰留学不久后,著名的918事变爆发,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再也掩藏不住了,而身在日本的郭汝瑰心急如焚,祖国危难之际自己怎么能躲在敌国安心读书呢?
于是中国留学生集体抗议申请退学回国,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郭汝瑰等留学生还是回到了久违的祖国,因回国后国内局势复杂,郭汝瑰并没有机会上战场,所以只能进入陆军学校再次学习。
在陆军大学学习三年毕业后,郭汝瑰的一腔热血无处挥洒,明里他是国民党军校里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人才,暗里他是一名失去了身份证明的共产党,因为不愿意参加反共活动,所以只能在大学担任教官。

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中日局势紧张眼看着战争就要全面爆发了,蒋介石却还在想着消极避战,最终在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了,郭汝瑰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经过举荐,郭汝瑰成为了陈诚领导的14师参谋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郭汝瑰所在的14师被派往华北地区参加作战。
面对敌人的强势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败势就像是一阵龙卷风席卷华北平津地区,很快日本人就把炮口对准了上海,上海一旦失守,那么下一个遭殃的必然是首都南京。
为保卫南京蒋介石把14师召回,参加淞沪会战,这次战斗蒋介石十分重视,派出了近百万军队,为了激励战败士兵的志气,他还亲自任司令长官,与侵犯上海的日军做斗争。
郭汝瑰所在的第14师奉命在南北塘口一线作战,尽管蒋介石亲自挂帅出征,可陈诚手下的四十二旅旅长还是害怕,多次表露出退缩之意,因为怕其误事只能让郭汝瑰临时顶上。

临危受命的郭汝瑰不负众望,在敌人十几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一次次冲在最前面,为了让士兵不那么害怕,他外出督战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
那些昔日觉得郭汝瑰是文弱书生的士兵,看到这样身先士卒的长官,重扬斗志坚守在阵地上,不再像从前那般胆怯。
战斗进行了七天七夜,战士们浴血奋战伤亡惨重,最后活下来的就只剩下伤员和炊事员了,所幸阵地没有失守,经过这场战斗郭汝瑰成为了著名的战将,不久后被任命为第54军参谋长。
淞沪会战结束后,郭汝瑰所在的军队退守武汉,南京保卫战失败,国军还在节节败退,当时蒋介石和陈诚打算听从德国专家的建议,建筑环形工事死守武汉。在陈诚召开的战前军事会议上,郭汝瑰根据在陆军大学所学的军事知识,深觉这个背水作战的方案是不可取的。
他在会议上直言,“我们的作战方案是在步南京保卫战的后尘,如果死守武汉一旦失败,我们将退无可退,背后是河我们全体士兵就只能下河吃水,这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我们最好是利用山地优势在外围作战。”

郭汝瑰继续分析日本人接下来的行动路线,“我判断日军将会沿河而上,两岸陆军会迂回占领我军沿江要塞,敌人海陆两军配合作战,我们只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才能在保全兵力的同时,拥有与敌人周旋的机会。”
郭汝瑰的这番话得到了陈诚的认同,于是按照郭汝瑰的计划施行外围作战,果然武汉战役并没有重大的人员伤亡,此后,陈诚对郭汝瑰更加重视了,接连提拔让他跻身国民党政权上层人员。
1943年鄂西会战陈诚奉命保卫常德,对于行踪诡异目的不明的日本军队,郭汝瑰正确预判了日本人的行动,接到前线发来的急电陈诚大呼“郭矮子,真有两把刷子。”
鄂西会战胜利结束,郭汝瑰被派往英国考察国防机构,1945年回国前往南京参加日军投降仪式,能参加战败国投降仪式足见国民党对郭汝瑰的重视。

尽管已经在国民政府取得了这样的成绩,郭汝瑰还是不能忘记自己是共产党,且与组织失去联系已经长达十年了,身居高层对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郭汝瑰看得清楚,他知道这样的政府不可能长久。
腐败的政府真的可以实现孙中山所说的三民主义吗?郭汝瑰抱有怀疑态度。也许是命运使然,1945年的一天,郭汝瑰偶然遇到了自己在黄埔军校的同学任逖猷,那时两人是彼此了解的党内同志。
这些年发生了一些变故,任逖猷因为共产党的身份刚刚出狱,对于郭汝瑰的满心期待,他表示爱莫能助,离别前留了一句话“我堂兄是任廉儒,你可以去打听打听,不知他现在和共产党还有没有联系。”
经过好友介绍,郭汝瑰终于联系上了任廉儒,并通过任廉儒见到了中共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与董必武几次促膝长谈后,郭汝瑰提出了想要恢复党籍到延安的请求。

为重回组织秘密潜伏
不想董必武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郭汝瑰的入党介绍人已经身亡,而他在国民党工作了十年且身居高位,这就需要郭汝瑰用时间来证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于是他听从董必武的安排,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解放战争爆发后,郭汝瑰一直与任廉儒保持单线联系,他的情报属于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所以没有几个人知道郭汝瑰的真实身份,这期间郭汝瑰利用职务上的便捷,秘密的为我党送来了,包括江防计划,江南作战计划,西南地区兵力分布等九个绝密计划。
淮海战役结束以后,杜聿明就怀疑郭汝瑰是内鬼,在和蒋介石单独相处时,他暗暗说起了郭汝瑰的不正常表现,当蒋介石问有没有什么证据的时候,杜聿明语塞,只是说起郭汝瑰异于一般军官的清苦节约,“郭小鬼清廉得让人难以理解。他一不好女色,二不贪财,甚至连自己家里的沙发都是打上补丁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么清廉的就是共产党。
蒋介石听过后勃然大怒,杜聿明也不好再在背后嚼舌根了,免得让蒋介石误会自己爱打小报告。淮海战役失利郭汝瑰想要引咎辞职,然后秘密回到解放区,经过再三研究组织决定让郭汝瑰继续留在敌后,掌握一支军队到大西南驻守。

躲过了杜聿明的怀疑,郭汝瑰终于在1949年12月等来了组织的怀抱。新中国成立后郭汝瑰担任过川南交通厅厅长,政协委员和黄埔军校会长等职务,可不管担任什么样的职务,郭汝瑰总有一桩心病没有解,那就是重回党籍。
知道郭汝瑰身份的共产党人少之又少,和他单线联系的任廉儒又秘密去了香港工作,没有证明郭汝瑰只能默默等待,终于在1980年4月,73岁的郭汝瑰在众人的帮助证明之下重新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预备期一年。
从1930年与组织失去联系,郭汝瑰等了足足50年才重新入党。
1997年,已经90岁的郭汝瑰因车祸去世,事后有人猜测这是台湾方面在秘密报复,不过报复一个90岁高龄的老人,这种说法实在牵强,我们把它归结于是意外似乎更合逻辑。

回顾郭汝瑰这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不禁感慨连连,50年的等待坚持,这体现一位爱国将领的可贵精神和共产党员的本色。
抗日战争里他勇往直前,打出了中国人的勇气,解放战争时他潜伏在敌人心脏处,不为安逸和奢靡的生活所困,是一名伟大的无名英雄。
历史会记住他,记住他所作出的一切,今天我们带着崇拜的心情去怀念他,他带给后代的精神永远流传,郭汝瑰做到了他年少时许下的愿望,用所学知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