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内部权力调整造就了隋文帝杨坚,也造就了隋唐一统天下
杨坚夺取宇文家族的天下,核心原因看起来是杨坚掌握了北周实权。实际上这只是直接原因,深层次的核心原因并非如此。
西晋灭亡以后,中国北方出现了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主要北方民族先后建立政权。最终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统一了北方。为了保卫了北魏都城平城的安危,北魏设立了六个军镇。六镇分别为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最早的时候,六镇的主体是鲜卑贵族,汉族豪强只有一部分。随着时间推移,鲜卑化的汉族豪强逐渐成为主体。六镇官兵在北魏平城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六镇的地位开始下降,并时不时爆发兵变。在战乱中原六镇军官开始趁机发展势力。尔朱荣甚至甚至将太后、小皇帝、朝臣淹死。北魏已经陷入大混乱。

万俟丑奴在关中造反称帝之后,与北魏为敌。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统领一千多人参与平叛。贺拔岳依靠这一千多人竟然平定了关中叛乱。在平叛中宇文泰、李虎、寇洛、侯莫陈崇、赵贵、于谨、王雄等将领表现非常耀眼。后来贺拔岳因为战功得以镇守关中一带。孝武帝为了对抗高欢,便秘密加强贺拔岳的实力。贺拔岳开始整合关陇地区军事力量。贺拔岳手下的各族将领定居关中,相互杂居,相互通婚,逐渐形成了关陇集团。关陇集团不仅注重武功,也注重文治。
贺拔岳被刺杀以后宇文泰成为关陇集团的领袖。此时的北魏朝廷已经明显分为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镇班底的关陇集团和以为高欢为首怀朔镇班底。后来宇文泰和高欢各自拥立一个皇帝,北魏分成西魏和东魏。后来高欢之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宇文泰之子在宇文护的拥戴下建立北周。北周的统治基础其实就是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的基础是西魏八柱国和十二将军。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十二将军分别是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王雄。无论是北周还是隋唐的统治者都来自关陇集团,而且都代表关陇集团的利用。
关陇集团内部联系非常紧密,各个大家族内部也相互通婚,关陇贵族内部也都是盘根错节,各种利益关系牵扯在其中。比如最牛岳父独孤信。独孤信长女为周明敬皇后,第四女为唐元贞太后; 七女为隋文帝文献皇后。北周第二任皇帝是独孤信女婿,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也是他女婿,唐朝开国皇帝是他外孙。李渊和杨广是亲表兄弟,都是独孤信的外孙,后来李渊的儿子又娶了杨广的女儿
北周武帝宇文邕非常信任杨坚。杨忠去世之后,杨坚继任为随国公。宇文邕为了拉拢杨坚,让自己的儿子娶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其实这也是关陇集团内部的一次联姻活动。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联姻活动却让杨坚大权在握。周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太子宇文赟即位,太子妃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周宣帝宇文赟是一个超级不靠谱的皇帝,杨坚则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取得老百姓支持。

由于周宣帝是一个不靠谱的皇帝,不再能代表关陇贵族的利益,也不能维护关陇集团的利益。关陇集团逐渐站到杨坚身边,逐渐支持杨坚。周宣帝时期,虽然杨坚还是只是辅臣,实际上已经成为关陇贵族的领袖。周宣帝的荒唐掏空了自己的身体,周宣帝病危之时刘昉、郑译伪造诏书,让杨坚辅佐幼主。杨坚大权在握以后,便开始了夺权活动。杨坚打败北周宗室叛乱以后,完全掌握朝廷大权。杨坚篡周自立的条件已经成熟。581年,杨坚废黜周静帝,建立隋朝。杨坚等于从自己的外孙(不是亲外孙)手中夺去了政权。杨丽华更是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先是当了太子妃,后是当上了皇后,再是当上了太后,最后又变成了公主。
杨坚建隋其实可以“篡逆”形容。从本质上来说杨坚的行为和王莽、曹氏、司马氏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历史上却很少有人骂杨坚的篡逆之人。杨坚也创造了权臣篡权的最短纪录。杨坚从掌握北周大权到篡权成功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之所以杨坚能够在短时间内取代北周,而且没有背上篡逆的骂名则和关陇集团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周武帝去世之后,宇文家族已经不能代表关陇集团的利益,杨坚则成为关陇集团的利益代言人。关陇集团投靠杨坚,是杨坚代周成功的最核心原因。在关陇集团看来谁是老板并没有太大区别,只要这个老板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了。他们在谁手底下打工都一样,都一样领工资。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只不过是左右把持政权还是右手把持政权的区别。其实和现代的企业一样,不管是换了董事长还是换了总经理,只要能够保证员工的利益,员工不会有过激反应。当然每个领导也会有自己最忠诚的几个员工,这几个人的反对也起不到任何效果。
到了隋朝末年,杨氏家族已经不能代表关陇集团的利益。这时候关陇集团又选择了李氏家族,推李渊和李世民上位。唐朝在关陇集团的拥戴下建立。李渊建立唐朝之后,关陇集团继续享受优厚的待遇,杨氏家族也并没有被铲除,杨氏在李唐政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李恪、武则天、杨贵妃等人都是杨家的重要成员。隋朝和唐朝一统天下其实都要归功于关陇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