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概述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建国都需要一定的方略。古代的秦国建国方案首先是通过商鞅变法使得自身力量强大。其次实行远交近攻逐步蚕食三晋扩充自身的实力。最后到了秦始皇时期,先灭掉离自己最弱的韩国,然后灭掉魏国、击垮赵国,最后灭掉最远的齐国。西汉时期的刘邦首先从汉中出兵占领关中,占领关中是刘邦最重要的一步。其次是在成皋和荥阳一带和项羽展开激战,派韩信从北面击败赵国、燕国和齐国,在南方派人策反英布最后灭掉项羽。东汉的刘秀的建国策略也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是略定河北阶带,河北是刘秀的大本营占领河北以后刘秀才真正的脱离刘玄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其次的平定洛阳一带的中原阶段,占领了洛阳一带占据了中原腹地加强了自身的力量,使得各路藩王失去了必要的联系,邓禹、冯异等人占领关中刘秀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第三是进军陇右阶段,陇右的隗嚣是一股豪强,刘秀首先拉拢隗嚣拉拢隗嚣失败以后果断出兵占领陇右。第四个阶段是进军四川,四川的公孙述早已经称帝而且公孙述有一定的实力,所以刘秀派了来歙、岑彭等人猛将出讨四川,占领四川之后中国也基本统一。东汉末年又是一个末世各个政权都想由自己统一中国,无论是曹操和袁绍这样的大政权还是张绣、马腾这样的小势力都有自己的建国方略。史称绍与公起兵,

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三国鼎立形势图

曹操和袁绍年少时期的一段对话虽然简单但是却可以看出他们的建国方略。袁绍的方略首先是占领河北统一黄河以北然后联合乌丸等少数民族,击败辽东一带;进而进军河南一带以图争霸天下。曹操当时还没有具体的建国方略只是有了初步的想法就是以智力御天下。刘备的建国方略就更明确了。史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的建国方略是首先占领荆州这个四战之地;第二步是占领益州,荆州只是一个寄居之地并不能久居。益州才是基地占领益州之后跨有荆州和益州才能有统一中原的实力;第三步是东联孙权内抚夷越;第四步是天下有变则两路出击一路出秦川,一路出荆州两路大军一起出发进而统一中国。孙氏实力的建国方略虽然没有刘备的那么详密但是也是很有步骤的,一步接着一步很有条理性,实行的很好虽然没有最后打败曹氏和刘氏但是还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三国鼎立形势图

孙坚时期的建国方略

孙坚是孙氏的第一代,也是具有开创性的的一代,孙坚为孙氏天下走出了第一步。孙权吴郡富春人,号称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孙权的出身并不是太高,相比于袁氏家族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只是出身寒族;相比于刘备他没有皇亲的身份不能以孝景帝玄孙的名义来打天下;相比于曹操他没有当官的祖父也没有官二代的地位。所以他的路子也就更难走,孙坚却有一个争天下的心不甘心于一个小角色。黄巾起义给了孙坚最初的机会,孙坚真正有一定的实力是在董卓乱京之后。关东军并起之后孙坚是十八路诸侯之一,孙坚在荆州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到了南阳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孙坚其实也一直在找合适的建国地点寻求一块地盘寻求最合理的建国方略,孙坚在这一时期开始的策略就是投靠袁术,利用袁术的势力以求自己的发展。孙坚在袁术的许可下准备向西发展打败荆州的刘表,向西首先要面对黄祖的军队。孙坚和黄祖的作战中为黄祖的军士射杀。孙坚的虽然没有完成建国大业但是孙坚为孙氏后人迈出了第一步,为孙氏后人指明了建国的策略。就是首先依靠袁术,进军荆州占领一块地盘以求争霸中国。孙坚没有实现自己的夙愿就早早的死去但是却给孙策、孙权留下一份争霸的基础。孙坚打下了基础之后接下来的建国大任将有孙策和孙权完成。

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新三国》孙坚剧照

孙策时期的建国方略

孙坚死后孙氏集团进入了第一个低谷期,孙贲等人率领孙坚旧部投靠袁术,吴景先是回江东后来也投靠袁术。孙坚被黄祖射死之后孙氏家族也逐步调整自己的建国策略。吴景已经开始调整,孙坚时期并没有注意在江东扎根而是准备占领荆州在荆州有一番作为。从孙坚开始就已经明白荆州的重要性,但是孙坚明显是过于急躁没有建立自己的地盘就高屋建瓴想直接占领荆州。

以孙策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孙坚死后他的部下一部分直接投靠袁术继续保持和袁术的联盟,另一路开往江东准备在江东占领一块地方。但是这一策略并没有成功孙策最后也不得不投靠袁术。孙策投靠袁术希望在袁术的庇佑之下有所作为以求发展壮大自己,孙策为袁术打下九江本来是打算让孙策当太守但是后来却任用自己的亲信。后来打下庐江,庐江太守也没有让孙策当太守还是用了自己的亲信。孙策从这两件事情之后就彻底意识到袁术将是阻碍自己发展的力量,刘繇派张英攻打吴景给了孙策独立发展的机会。史称:

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都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

孙策在江东的首先是得到了周瑜的支持。周瑜是孙策儿时的玩伴,周瑜的才能和谋略当时也是一流。周瑜的到来不仅给孙策增加了人才力量还给孙策带来大量的军队,这对当时的孙策来说是天大的支持。孙策在攻打江东的时又收降了武力卓然的太史慈,太史慈的到来给孙策带来了几个城池和江南武人的心。加上之前孙坚的旧部程普、黄盖、韩当还有之前就跟随孙策的蒋钦、周泰等人孙策在统一江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武人势力集团。在文人方面有了张昭和朱治等人初步形成了文人势力集团。初步形成了江东大族和江北大族联合的政治,但是主要的江北势力为主。孙策对江东势力还是采取了比较残酷的压制政策,像对许贡的屠杀就是这样。孙策率领军队在短期之内就击败了刘繇的大军,接着又打败了严白虎,孙策的大军占领江东之后有了自己的军队,那些随从的宾客又是孙策的建国根基。孙策迅速占领了江东五郡,这江东五郡也就成了后来孙氏建国的根基。

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新三国》孙策剧照

江东各郡被占之后孙氏有了自己的力量当务之急便是脱离袁术集团的控制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袁术的称帝给了孙策脱离袁术的机会。袁术称帝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孙策和他断绝了关系才使得自己的势力真正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成为一方真正的诸侯,而不仅仅是别人的附属。孙策占领江东各郡之后在江东整顿江东内政,让张昭、吴景等人担当东吴的股肱之臣。在孙策的带领平定不服初步安定了江东各郡。准备向西发展,西征刘表和黄祖;占领荆州是孙坚时期就已经定下来的建国方略孙策把一步分成两步,首先占领江东有了根基之后在徐图发展占领荆州。但是此时的孙氏势力尚弱还不足以打败刘表势力。所以孙策的西打刘表和黄祖的政策并没有取得成功,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孙策时期改变了孙坚时期的建国策略,依靠袁术的力量向西发展打败荆州以求在荆州有立足之地。战败之后孙策等人及时改变了孙坚的原有计划,作出适当的改变。孙策于外立足江东向西发展,向北发展。在内孙策重用孙坚旧部依靠江北士族,在一定程度上打压江东士族对江东士族采取了残酷的政策。像对东吴大族陆氏家族的打压,陆氏一直到孙权时期才得以重用。对江东名人许贡的屠杀更是引来许贡宾客的报复,最终孙策也死在许贡门人之下。孙策的对外政策政策是正确的是合理的建国方略,对内打压江东士族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商榷的。孙策在临死之时也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孙氏政权必须江东化才能立足江东也必须江东化才能稳定江东,才能进而争霸天下。所以在孙策立后继之人的时候没有立和自己很相似的孙翊,而是立了相对宽仁的孙权。史称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能,以抱江东,我不如卿。

从孙策的临终遗言可以看出孙策在死之前已经意识到他之前的屠杀政策不可行,所以立孙权以求让孙权转变自己的建国方略。只有联合江东士族孙氏政权才能存在。

孙策死后孙权成为江东之主,孙氏的建国方略对外没有改变依然是先占据荆州占据长江中游之后然后再图统一中国。对内的策略却是逐步改变,逐步改变对江东大族的态度,开始有意识的联合江东大族。力求建立江北大族和江东的联合政权,完成孙氏政权的江东化。改变孙氏政权外来的角色。

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新三国》周瑜与孙策剧照

孙权时期的建国方略

孙权登基之后的方略是西攻黄祖,黄祖处在江夏是正处在孙氏政权的上游对孙氏有着极大的威胁,所以孙权登基之后便继续采取孙策的战略攻打刘表。刚刚被孙权重用的鲁肃为孙权献上了建国方略史称: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塌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之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误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的想法不是原创,这一思路自孙策开始就有只不过没有一个人像鲁肃一样提出具体的思路和完整的建国方案。鲁肃的这一献策不仅仅是他的外交思想也是他的建国思想,是另一个建国思想不是内部的治国理念是对外扩张的方略。这一思路也就成了日后孙氏政权坚持的主要方案。这一建国方案和诸葛亮的建国方案有异曲同工之效,不过你一个是西占益州一个是东接江东。为了执行这一策略孙权势力停止了向北进攻,专力向西发展再次对黄祖势力发动进攻,虽然没有占领江夏但是还是先灭了黄祖的力量大大消弱了刘表的势力。剿除了黄祖打开了进军荆州的大门正当进军荆州之时曹操占领了荆州。荆州的占领不仅仅打破了刘备的建国方案也打破了孙权的建国,孙刘两家不得不趁早联合。孙氏集团内部也及时看到了变化及时的改变了自己的建国策略史称刘表死,肃进说曰: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忘,二子素不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天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新三国》孙权剧照

刘表死后孙氏就开始准备改变方案,由坚决吞并荆州到联合荆州。这一策略的改变由直接吞并荆州到有步骤的逐步蚕食荆州乃至鲸吞荆州。孙刘联合力量在荆州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的大军,荆州之地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曹操占领荆州北部,刘备占领江南四郡,孙权占领江夏和南郡等地。三股势力共同插足荆州,孙权在荆州占领一块地盘在终于实现了自孙坚开始孙家三代人的夙愿,孙氏的建国方案向前又迈了一步。荆州的三股势力中孙氏在荆州的势力最弱按地盘刘备最大,曹操最强。孙氏不得不在一次修改建国策略势力暂时退出荆州,把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才有力量对抗曹操。

孙氏政权本土化

孙权的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后,修改建国方案而向北发展,进一步整顿内政。孙权时期大量的江东士人进入孙氏政权,顾雍在孙策时期没有得到重用在孙权时期得到了重用并最后成为丞相,力压江北的张昭成为丞相。顾氏后人顾谭也是太子四友之一,成为下一代东吴集团的肱骨力量。以朱治为代表的朱家是江东大族之一,朱治是孙坚旧部这算是江东大族最早和孙氏势力联合的一支。包括后来的朱然都是江东的实力派人物后来都得到孙氏的重用。朱氏的另一支力量是朱桓,朱桓也是孙权时期提拔起来的得力战将,日后也撑起了东吴的半边天下,其子朱异也是东吴后期的重要力量。东吴的另一支大家族力量是东吴的虞氏,虞氏的代表人物虞翻也是孙权时期提拔起来的重要股肱之臣。四大家族的另一支张家也在孙权时期得到重用,孙权闻到张温的名声就征召了张温张氏家族的势力最后也进入孙氏集团的核心。不得不提的是陆氏,陆氏也是江东的另一大族。孙氏和陆氏可以说有先天之仇,当年孙策在袁术手下的时候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当时的庐江太守就是陆氏的先祖陆康。陆康死后其子陆绩后来也在孙权时期得到重用,陆氏中最出名的人物莫过于陆逊。陆逊后来在夷陵大战中打败刘备成为东吴的头号功臣,孙权为了拉拢陆氏将孙策的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以求化解孙氏和陆氏的矛盾。自陆逊开始以后陆氏一直是东吴集团的最要力量,陆逊的二子陆抗是后来的东吴的最重要大臣,陆逊的弟弟陆瑁也是东吴的重要大臣。陆逊是太子一党的重要人物虽然后来孙权猜疑陆逊但是陆氏的势力并没有由此失势,陆氏子孙一直到陆机和陆云都是江东的显赫人物。

在孙权时期孙氏政权完成江东本土化,东吴集团成为江北士族和江东士族的联合势力支撑的政权。刘备的蜀汉集团没有完成本土化所以所以蜀汉最先灭亡,蜀国内部的三股势力之间的矛盾一直到蜀国灭亡都没有消除。曹魏也没有能和北方士族形成最后的联合,所以最终曹氏北司马氏夺取政权。最后先后形成了以周瑜、程普、鲁肃、吕蒙、张昭、诸葛瑾和陆逊、朱治、虞翻、顾雍等人为核心的孙氏集团。

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新三国》孙权剧照

孙刘交恶

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以后刘备有能力顶住曹操大军攻击逐步稳定了荆州的局面,孙氏内部也相对稳定孙氏重新介入荆州的机会。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天下的形式再次发生变化,孙权不失时机的向刘备讨要荆州,继续执行之前的尽占长江中下游的策略。史称

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

刘备拒绝了孙权的要求,为了实现建国方案实现东吴利益的最大化,不得不出兵占领荆州三郡。荆州三郡占领之后孙氏势力在荆州站住了脚,刘备后来和孙权签订了合约两分荆州,孙权在荆州势力才得到巩固。但是孙氏的固定方案是尽占长江而有之,占有了江夏等郡只是将势力向西扩展,并没有解除西部战线的威胁。西部的曹操和刘备随时都可以顺江而下,威胁东吴的安全,所以孙权的既定方案还是尽占荆州。孙权无时不刻不在觊觎荆州剩馀的地方尤其是刘备所占领的长江两岸,关羽荆州部队发动了对江北曹操部队的攻击。关羽率主力部队在襄樊和曹仁主力部队决战,孙权抓住机会投靠,曹操迅速和曹操建立了统一战线。关羽没有注意来自东方的威胁,孙权同曹操一起联合打败了关羽的大军,并且斩杀荆州主将关羽。荆州之战孙权获利最多,刘备所占的荆州各郡尽失,曹操巩固了在荆州北部的实力。三国回到了均衡的局面,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更加明朗。孙权占领刘备所部的荆州之后,基本实现了孙坚开始就一直梦寐以求的占领荆州。虽然没有完全占领荆州,北部荆州依然在曹操的控制之下。但是孙权的上游基本上已经安全,孙权基本上占据了长江的交战权保证。占领荆州之后东吴的建国方略向前迈了一大步,剩下的就是统一全国了。

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夷陵之战形势图

荆州对孙刘两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刘备也不甘心失去荆州。刘备称帝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东征孙权,孙权集团为了巩固在荆州的势力确定荆州的安全也需要把刘备彻底赶回四川。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打败,刘备势力最终退到三峡以西,此生再无出川的可能。孙权和刘备此时都面对曹丕的威胁,都有重新联合的需要,所以孙权作为战胜国反而首先提出重修孙刘联盟。孙刘联盟一直都是孙权建国方案重要的一环,只是荆州对东吴集团来说更重要,所以孙权才暂时背弃孙刘联盟。

孙吴内部经略

孙权占领荆州之后,将主要的精力放到北部和内部。孙权时期的另一个内部建国策略在东吴内部实行了三四十年,就是对山越的征服。山越自孙策时期开始就不断的反叛,孙权时期山越更是不断起兵反抗。对山越的征服也就成了孙氏集团内部除拉拢江东士族以外的领一大策略。山越此时仍然没有被剿灭,孙权整顿内部的当务之急便是清楚山越,山越被剿了几十年都没有被剿灭。一直到了诸葛恪时期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最终终于山越走出大山被剿灭。强者充兵,羸者补户。山越平定之后孙吴内部最大的不安因素被清楚更有利于吴国的发展。孙权向北发展受到了挫败,向西和蜀汉集团签订合约,向西和向北都没有了发展的空间。面对新的局面孙权不得不重新调整建国方案把部分精力放到东方和南方,开展对广州、交州的征服。孙吴在短期内平定了交州和广州两地基本恢复东汉时期在东南和西南方的边境。东吴也完全控制了江南地区,虽然这些地方不是很发达但是毕竟可以提供一些人力物力,还可以稳定后方。这也和诸葛亮征服南蛮有共同之处。

浅议吴国的建国方案

三国形势图

荆州的占领,南方的吞并,山越的屈服孙权的建国方案基本上实现了一半;下一步便是平定中原以求统一中国。统一全国是孙权的终极建国方略也是每个政权都追求的终极目标。占据荆州保证了东吴的安全,山越平定南方吞并之后东吴已经没有内忧必然执行最后一步目标统一全国。孙权时期一直不停的向北和曹氏大军开战,虽然没有占领多少领土但是一直为了最后一步方案奋斗。孙氏后人也是不停的向北进攻,最积极的莫过于诸葛恪的北伐但是最终也失败。之后的孙也不断的向北进攻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建国方案。从孙权到孙休都和刘氏的蜀汉集团保持了着紧密的关系。保持孙刘联盟以求,联合南方的势力一起打败北方势力最终统一天下。

总结

孙氏政权的建国方案整体来说是正确的,其中不足之处也由孙氏后人不断的改革最终生成了完整而且据有可执行的建国方案。孙氏的建国方案相比刘备的建国方案总的来说是相对灵活的,孙权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部分修改自己的建国方案,每一次修改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虽然孙吴没有统一全国,但是不能就此说明他们的建国方案是不可行的,孙家不能统一全国的原因很多和他们的建国方案没有关系。


参考史料:《三国志》、《诸葛亮传》、《资治通鉴》、《读通鉴论》、《三国史话》